上海師范大學之“地位”全析
查看(1679) 回復(0) |
|
小白楊
|
發(fā)表于 2010-12-31 10:43
樓主
上師大的前世:
十年浩劫時期,當時華師大,上師大和其他幾所學校合并為一個學校叫做上海師范大學,文革結(jié)束之后按照文革之前的制度分家,同時上海兩座師范重鎮(zhèn)華師大和上師大也提出了明確的分工,華師大作為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培養(yǎng)華東地區(qū)的重點中學師資和高級中學的校長,上師大則負責培養(yǎng)上海地區(qū)中學的師資和中小學校長;80年代初,師范大學在全國有著特殊地位,主要是80年代是共和國以來文風最開化的時期,當時思想和言論很自由,加上當時大學沒有擴招,能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是佼佼者,師范大學的特點又是文科突出,所以雖然當時教師是一個“垃圾職業(yè)”,沒有人肯去做老師,但是不可否認,80年代培養(yǎng)出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這批人也是當前中國基礎(chǔ)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骨干力量,無論是水平還是師德都是非常出色的。而對于上師大來說,作為地方高校,與華師大比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無論師資,資金,學生水平,科研能力等等都無法比擬,但是卻有一個特殊優(yōu)勢,就是依靠這批80年代的學生,“霸占”了70%以上的中小學教師崗位和校長職位,特別注意,這里的中學不是指小學和初中,而是也包括高中的;更重要的是這批人中還有一部分“壟斷”了上海市和區(qū)縣的教委,可以這樣講,上海的教育界基本上就是上海師范大學的家天下,這也是上海師范大學今天最大的本錢。 有本錢就總歸會做虧本生意,80年代上海高校發(fā)展還是非常緩慢的,但是有一點保留下來,就是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4大名校遙遙領(lǐng)先,直到今天,這一點仍然沒有改變,4所上海地區(qū)的985高校;但是四大名校之后的格局確一直在發(fā)生變化,80年代重文輕商,除了幾個老資格的高校,比如上外,華東化工(今天的華東理工)中國紡大(今天的東華)之外,包括今天著名的上海財大,就業(yè)率和分數(shù)線超級高的上海外貿(mào),上海唯一的地方211高校上海大學都是上海不入流的大學;相比之下,卻有幾所高校一直在上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上海鐵道大學(并入了同濟大學,鐵道大學的醫(yī)學院之著名),上海師范大學(80年代就擁有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上海機械(現(xiàn)在的上海理工)上海水產(chǎn)(現(xiàn)在的上海海洋)都是非常不錯的大學;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上師大在上海高校格局中卻變得婆婆不疼,姥姥不愛,不三不四,尷尬到極點; 上師大的今生: 90年代開始,高校大改革,過去的部屬院校大多數(shù)都劃歸地方管理,比如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這兩所國內(nèi)第一流的藝術(shù)院校失去了和中央藝術(shù)院校平起平坐的地位,劃歸上海市政府管理;其實中央的意思很明確,表面上意思是給地方更大的自主權(quán),其實是把高校這個沉重的包袱拋給了地方政府,而上海的情況卻又是特別尷尬,北京高校怎么說都可以沾點中央的名號,別的省份高校本來就少影響不大,而像上海,江蘇這樣子的高校大省確等于多了那么多要急于輸血的“重號病人”;中國高校最講究的就是等級,部屬院校是嫡子,省立院校是庶出,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現(xiàn)在多出來那么多皇后生的嫡子,上師大這樣子的庶子誰還有這個精力去管你呢?自生自滅吧; 更為尷尬的是過去作為上海市政府頭號扶植對象的上師大,一身的寵愛卻被一個莫名其妙的大學搶去了,這個事情發(fā)生在1994年,并且這個悲劇延續(xù)到今天,上海大學,上海工業(yè)大學,上?萍即髮W和其他一批亂七八糟的學校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大學,并且作為上海地方高校進入了211工程行列,上海師范大學正式宣布被打入了冷宮;在上海人心目中,上海大學是永遠的垃圾大學,癟三大學,許多人死都不愿意去上海大學,這種情況直到2002年以后才得到了逐步的改善,當然不可否認,上海大學如今的實力,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在上師大之上,并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而隨著而來的是上師大地位的越來越尷尬; 既然上海大學每年在上海第一批本科生招生5000多個人,也就是說上海大學承擔起了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任之后,上海師范大學的檔次也就必須在上海大學之后停留在二本大學行列,哪怕上師大的部分學科過去如何如何的出色,這都是你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除了上海大學之外,還有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在背后放暗箭,這種尷尬可想而知了; 好了,到這里我們都在說上師大今日之衰敗乃外部之故,其實非也,我前面講過的,市教委中有一批上師大的人,那么多年來對于上師大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上師大卻莫名其妙地走了許多彎路; 師范特色沒有了,朝著應(yīng)用型綜合性“垃圾型”方向發(fā)展;大面積地擴招,許多專業(yè)莫名其妙,還辦了許多中外合作,口碑又差,校風日下,客觀地說上師大在過去幾年的“腐化”幾乎把上師大所有的優(yōu)勢全部敗光了,文科優(yōu)勢幾乎沒有了,被復旦華師大拋在后面,還要和上海大學文科去比;理工科就不談了;師范特色幾乎差點就沒有了,那么既然你是要為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做出犧牲,那么你的就業(yè)率很高那也就算了,結(jié)果不僅學生競爭能力遠不如一流大學,和二本大學比自身的優(yōu)勢也沒有了,外貿(mào),金融,立信特殊的就業(yè)優(yōu)勢,上海理工,海洋,海事,工技大,應(yīng)技大這些純理工科院校的特色,都是你沒有辦法比擬的,什么大力扶持第三產(chǎn)業(yè),官話連篇,就業(yè)率卻一路下滑,用人單位聽到上師大的名字就直搖頭;教師崗位也隨著市場的飽和越來越困難,高中的位子幾乎被華師大壟斷,重點中學基本上進不去,現(xiàn)在只能成為教小學生,要么去郊區(qū),最后形容下“慘不忍睹” 上師大的明日: 有一個俗語: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記得以前有一個經(jīng)濟名詞叫做休克療法,可能對于上師大來說也只能這樣子還可以去除一身的毒;過去去上師大官方網(wǎng)站總是說上師大是一所文科見長,培養(yǎng)應(yīng)用技術(shù)型人才為主的大學;現(xiàn)在再去看,他改成了文科見長并具有教師教育特色的文理工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綜合性大學;這樣一改,其實就是告訴別人過去的發(fā)展道路是走了一個彎路,文科見長的意思就是說文科要全國一流,教師教育特色意思就是不能把上師大幾十年來在上海教育界積累的財富就這樣子敗光了,文理協(xié)調(diào)就是要從理工科中找出自己的特色,把一批有特色的學科發(fā)展出來能夠立足,綜合性就是說上師大依舊要培養(yǎng)大批的本科生,滿足上海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這也是地方高校的宿命;不管怎么說,我還是覺得目前的這個思路還是對頭的,上師大是研究教學型高校,不是像外貿(mào),立信,工技大這樣子的應(yīng)用技術(shù)型大學,研究和教學并重才是上師大的真正出路; 上師大的希望: 講了那么多,可能許多想考上師大的同學可能有些失望了,其實也非然,為何?如今中國高校,不都是一個樣子嗎?到哪里都一樣的,這句話也只能說說對了一半,說錯了一半;對是因為今天中國上至北大清華,下至末流高校,最根本的缺失是大學精神的缺乏,大學的目標從過去培養(yǎng)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思考能力,具有思想的人變成了一個能夠滿足社會經(jīng)濟的職業(yè)培訓所,這是中國高校最失敗的地方;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商品,經(jīng)過了大學這個職業(yè)培訓所的加工和充電,然后進入了職業(yè)介紹所,成千上萬的大學生此時不是一個人,而只不過是一個供用人單位挑選的商品罷了;我只能說今天只是放眼上海來說,我說上師大是上海最有希望的大學之一,因為上師大是上海除了復旦華師大之外,還仍然有點人文氣息的大學,你能在這個大學里面感覺到,還是有人在做學問的,還是有人想做點研究的,還是有點氛圍的,紅紅的蘇聯(lián)老房子,綠綠的梧桐樹,最后我還是要給大家一點鼓勵,只要你肯好好學,上師大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平臺,因為任何時代和環(huán)境都無法埋沒真正的人才;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