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理論力學教學大綱
查看(1995) 回復(0) |
|
小白楊
|
發(fā)表于 2010-08-07 21:46
樓主
三、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理論力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理論力學知識不僅可直接用于解決一些工程問題,而且是學習很多工程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理論力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物體機械運動(包括平衡)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研究方法;學會運用基本定理與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包括物體系統(特別是桁架)的平衡、運動規(guī)律與動力學定律等;并熟悉虛位移原理的基本知識,從而為學習相關的后繼系列課程及從事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每周4學時(含實驗),共17周。 (總68學時,其中講課63學時,實驗5學時) 主要內容: (一) 靜力學公理與物體的受力分析 (共4學時) 1、緒論、力的概念、公理 (2學時) 2、約束、受力分析 (2學時) (二) 平面匯交力系與力偶系 (共2學時) 1、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1學時) 2、 力對點的矩、平面力偶理論 (1學時) (三) 平面任意力系 (共5.5學時) 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的簡化、簡化結果 (1學時) 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1學時) 3、 物體系的平衡、靜定與靜不定 (2學時) 4、 平面桁架的內力 (1.5學時) (四) 空間力系 (共3學時) 1、 空間匯交力系 (0.5學時) 2、 力對點與軸的矩、空間力偶 (1學時) 3、 空間任意力系向一點的簡化、主矢與主矩 (0.5學時) 4、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 (1學時) (五) 摩擦 (共2.5學時) 1、滑動摩擦、有摩擦時的平衡 (1學時) 2、摩擦角、自鎖、滾動摩阻 (1.5學時) (六)運動學基礎 (共1學時) 1、 矢量法、直角坐標法、自然法 (1學時) 3、 剛體的平行移動、定軸轉動 (0學時) 4、 轉動剛體的速度與加速度、矢量表示 (0學時) (七)點的合成運動 (共6學時) 1、 絕對、相對與牽連運動、速度合成定理 (3學時) 2、 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3學時) (八)剛體的平面運動 (共8學時) 1、 運動分解、速度基點法 (2學時) 2、 速度瞬心法、加速度基點法 (3學時) 3、 運動學綜合應用 (3學時) (九)動量定理 (共3學時) 1、動量與沖量 (0.5學時) 2、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 (2.5學時) (十) 動量矩定理 (共5學時) 1、動量矩、動量矩定理 (1學時) 2、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 (1學時) 3、相對質心的動量矩定理、剛體平面運動微分方程 (3學時) (十一)動能定理 (共5.5學時) 1、力的功、動能 (1學時) 2、動能定理 (1.5學時) 3、功率方程、勢能 (1學時) 4、普遍定理的綜合應用 (2學時) (十二)達朗伯原理 (共4學時) 1、達朗伯原理 (1學時) 2、慣性力系的簡化 (3學時) (十三)虛位移原理 (共2.5學時) 1、虛位移、虛功 (1學時) 2、虛位移原理 (1學時) 3、自由度和廣義坐標 (0.5學時) (十四)動力學普遍方程與拉格朗日方程 (共6學時) 1、動力學普遍方程 (1學時) 2、拉格朗日方程 (2學時) 3、拉格朗日方程的初積分 (1學時) 4、MATLAB應用(2學時) (十五)振動 (共4學時) 1、單自由度系統的自由振動(自學) (0學時) 2、單自由度系統的強迫振動 (1學時) 3、轉子的臨界轉速、隔振 (1學時) 4、兩自由度系統的自由振動和強迫振動、動力減振器 (2學時) (十六)理論力學實驗(基本實驗) (共5學時) 實驗一、求振動系統的剛度系數和固有頻率 實驗二、測定“空中輸電線”模型的振幅與風速關系曲線 實驗三、實驗方法測定物體的重心 實驗四、四種不同類型載荷的比較實驗 實驗五、“三線擺”法測定圓盤的轉動慣量 實驗六、“三線擺”法測定不規(guī)則物體的定軸轉動慣量 實驗七、落體法測定圓盤的轉動慣量 實驗八、摩擦因數測定 實驗九、簡諧振動幅值測量 實驗十、簡諧波幅域統計參數的測定 (十七)理論力學實驗(提高實驗) 任選若干項 實驗一:用“雙蹤示波比較法”測量簡諧振動的頻率 實驗二:用“利薩如圖形法”測量簡諧振動的頻率 實驗三:簡諧振動幅值測量 實驗四:簡諧波幅域統計參數的測定 實驗五:用“雙蹤示波比較法”測量傳感器的標定值 實驗六:振動系統固有頻率的測試 實驗七:單自由度系統模型參數的測試 實驗八:測試附加質量對系統頻率的影響 實驗九:附加質量分布對系統頻率的影響 實驗十:單自由度系統自由衰減振動及固有頻率、阻尼比的測定 實驗十一:單自由度系統強迫振動的幅頻特性、固有頻率、阻尼比的測定 實驗十二:共振法測試有阻尼振動系統的固有頻率 實驗十三:單自由度系統各種頻率的區(qū)別與測定 實驗十四:拍振現象實驗 實驗十五:兩自由度系統固有頻率測試 實驗十六:主動隔振實驗 實驗十七:被動隔振實驗 實驗十八:阻尼減振實驗 實驗十九:單式動力吸振實驗 實驗二十:復式動力吸振實驗 實驗二十一:索力測試 實驗二十二:多自由度固有頻率測試 實驗二十三:變時基錘擊法簡支梁模態(tài)測試 實驗二十四:連續(xù)彈性體懸臂梁模態(tài)測試 實驗二十五:連續(xù)彈性體等強度梁模態(tài)測試 實驗二十六:圓板模態(tài)測試 (十八)理論力學創(chuàng)新應用實驗 五、考試要求: 1、靜力學: 平衡、剛體、力、約束、靜力學公理、受力分析、力對點之矩、力對軸之矩、力偶理論、力系的簡化、主矢、主矩、力系的平衡、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滑動摩擦、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 2、運動學 點的運動方程、軌跡、速度和加速度、剛體的平動、剛體的定軸轉動、轉動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定軸轉動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點的合成運動、點的速度合成、點的加速度合成、科氏加速度、剛體的平面運動、用基點法和瞬心法求速度、用基點法求加速度、運動學綜合應用。 3、動力學 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的條件、質心、質心運動定理、質心運動守恒的條件、動量矩、動量矩定理、動量矩守恒的條件、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回轉半徑、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相對質心的動量矩定理、剛體平面運動微分方程、功、動能、勢能、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普遍定理的綜合應用、慣性力、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達朗伯原理、約束、自由度、廣義坐標、虛位移、理想約束、虛位移原理、拉格朗日方程、振動 。 六、推薦教材: 《理論力學》(Ⅰ、Ⅱ冊)(第六版)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理論力學教研組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 理論力學計算機模擬,彭芳麟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Engineering Mechanics STATICS Second Edition Andrew Pytel . Jaan Kiusalaas,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Engineering Mechanics DYNAMICS Second Edition Andrew Pytel . Jaan Kiusalaas,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