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wù)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西北大學法學院 2019-05-27 相關(guān)院校: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chǎn)權(quán)學院研究生導師武樹臣介紹如下:
姓名:武樹臣 性別:男 民族:漢
部門:法學院
籍貫:北京市
職稱/職務(wù):西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chǎn)權(quán)學院教授
研究方向: 法理學、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
基本信息
武樹臣,男,北京市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教育與工作履歷
1978年2月—1982年2月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3年9月-1996年2月 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1982年留校任教,1985年8月被評為講師,1991年8月被評為副教授,1993年8月被評為教授;1994年9月被評為北京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shù)骨干,1996年6月被評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97年4月調(diào)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2005年4月調(diào)北京奧組委法律事務(wù)部任部長,并繼續(xù)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招收和指導中國法史博士研究生;
2010年聘為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
2017年聘為西北大學教授
代表性著作
1.《尋找中國的判例法(中國法治治實踐學派書系)》,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2.《法家法律文化通論》,商務(wù)印書館,2017年9月;
3.《法律人生:長歌行》,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8月。
4.《尋找獨角獸:古文字與中國古代法文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
5.《中國法的源與流—人民法學文存》,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6.《中國法律文化大寫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7.《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8.《中國法律樣式》,臺海出版社,2004年1月。
9.《儒家法律傳統(tǒng)》,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10.《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11.《中國法律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3月。
12.《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13.《法學基礎(chǔ)》,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3月。
14.《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
15.《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16.《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
17.《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鳥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18.《中國法律思想史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8月。
19.《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20.《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21.《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22.《中國法律思想史》,臺灣漢光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23.《嘉靖新例》(點校),中國稀見法律典籍集成乙編二冊,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24.《法律文書寫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12月。
25.《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26.《科技法律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27.《中國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28.《蘇維埃行政法總論》(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29.《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30.《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代表性論文
1.“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
2.“亞里士多德法治理論探索”,《法學》(上海),1985年。
3.“耶律楚材與元初封建法制建設(shè)”,《法學論文集》(北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4.“運用判例是加強法制建設(shè)的重要途徑”,《北京司法》,1986年。
5.“論判例在我國法制建設(shè)中的地位”,《法學》(上海),1986年。
6.“孔子與鑄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
7.“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末期法制變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
8.“《易經(jīng)》與我古代民法”,《法學》(上海),1987年。
9.“中國傳統(tǒng)法律意識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
10.“應(yīng)當重視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學》(上海),1987年。
11.“一部禮治的盛衰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學》,1987年。
12.“《易經(jīng)》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中國法學》,1987年。
13.“中國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學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14.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講座(連載),自修大學
緒言“一個萌芽中的法學分支——法律文化學”,1987年。
第一題“法律文化理論”,1987年。
第二題“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
第三題“神治·任意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
第四題“禮治·判例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
第五題“法治·成文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
第六題“禮法合治·混合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
第七題“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終結(jié)與新生”,1988年。
第八題“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發(fā)展線索”,1988年。
第九題“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1988年。
第十題“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總評判”,1988年。
第十一題“中國法律文化的現(xiàn)狀與未來”,1988年。
15.“中國傳統(tǒng)法律意識批判”,《煙臺大學報》,1988年。
16.“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總評判”,《學習與探索》,1988年。
17.“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當今法制建設(shè)”,《政法叢刊》,1988年。
18.“法原:中國法觀念的萌動、萎縮與覺醒”,《比較法研究》,1988年。
19.“晉國文化:法治思潮的發(fā)祥地與輸出港”,《晉陽學刊》,1989年。
20.“法律文化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
21.“關(guān)于法律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外法學》,1989年。
22.“法律文化述要”,《政法叢刊》,1989年。
23.“讓歷史預(yù)言未來——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精神與宏觀樣式”,《法學研究》,1989年。
24.“歷史沒有捷徑——論中國傳統(tǒng)法觀念的總體落伍與局部早熟”,《青年學者》,1989年。
25.“生命固應(yīng)重,人格猶宜尊——近代法觀念的一大變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
26.“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風貌”,《北大法學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27.“判例法與我國法制建設(shè)”,《法律科學》,1990年。
28.“中國法律實踐的歷史足跡”,《中國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29.“中國法系的特征及其價值”,《人民日報》,1990年。
30.“中國成文法探源”,《政法論叢》,1990年。
31.“易經(jīng)與我國古代法律實踐活動”,《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32.“傳說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法的起源”。
33.“中國成文法的起源”,《學習與探索》,1990年。
34.“從以刑統(tǒng)例到以罪統(tǒng)刑”,《文史知識》,1991年。
35.“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構(gòu)成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法學研究》,1991年。
36.“名辯思潮與成文法的誕生”,《中國法學》,1991年。
37.“親親與尊尊——孔子的直與封建法制”,《文史知識》,1991年。
38.“中國古代的人治與法治之爭”,《文史知識》,1991年。
39.“從荒閱到質(zhì)要——中國古代奴隸制法一瞥”,《文史知識》,1992年。
40.“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中外法學》,1992年。
41.“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社會成因”,《學習與探索》,1992年2期。
42.“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點”,《中外法學》,1992年。
43.“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論綱”,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
44.“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與法律》,1993年。
45.“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法制建設(shè)(筆談)”,《中外法學》,1993年。
46.“失序的法文化透視與對策”,《法學史》,1993年。
47.“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學習與探索》,1993年。
48.“循吏酷吏與漢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學》,1993年。
49.“法字新考”,《中外法學》,1994年。
50.“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價值基礎(chǔ)”,《法律科學》,1994年。
51.“夫與父孰親——先秦倫理觀的一次裂變”,《文史知識》,1994年。
52.53.“中國法律樣式的反思與重構(gòu)”,《學習與探索》,1994年。
54.“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外法學》,1995年。
55.“走向東方,走向混合法——從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
56.“正視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未來——《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座談會紀要”,《法學研究》,1995年。
57.“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chǎn)”,《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1995年。
58.“判例意識與判例價值”,《判例研究》,1995年。
59.“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律文化建設(shè)”,《學習與探索》,1995年。
60.“淡化專業(yè)與課程體系的調(diào)整”,《中外法學》,1996年。
61.“大力擴充以法治國的法”,《法律科學》,1996年。
62.“二千年來之法,荀法也——荀子與中國封建法律文化”,《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jīng)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
63.“現(xiàn)代中國的法律樣式”,《中國研究》,1996年。
64.“中國法律樣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
65.“中國古代的法學、吏學、律學和讞學”,《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年。
66.“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沖突與終結(jié)”,《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
67.“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68.“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學習與探索》,1997年。
69.“淪語五十以學易當為卒以學易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
70.“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與裁判自律”,《中外法學》,1998年。
71.“裁判自律引論”,《法學研究》,1998年。
72.“春秋決獄:儒家經(jīng)義與判例法”,《判例與研究》,1998年。
73.“再論橫的法:對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
74.“論世界三大法律樣式”,《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75.“兩個轉(zhuǎn)變,三個課題——關(guān)于中國法史研究的幾點想法”,《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76.“啟動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77.“淡化專業(yè)與課程體系的調(diào)整”,《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78.“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tǒng)”,《中外法學》,1998年。
79.“勁士精神與成文法傳統(tǒng)”,《法律科學》,1998年。
80.“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實踐”,《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81.“怎樣理解黨的領(lǐng)導與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性”,《人民日報》,1998年。
82.“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評判”,《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
83.“荀子的混合法理論”,《判例與研究》,1999年。
84.“荀子法律思想新論”,《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
85.“鑄造灰色之法”,《法學研究》,2000年。
86.“《左傳》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
87.“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研究》,2001年。
88.“懷念恩師張國華先生”,《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89.“《尚書》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90.“地域文化與比較法律文化研究”,《比較法在中國》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91.“判例意識的覺醒與判例機制的誕生”,《判例與研究》,2003年。
92.“三辟”與“參辟”,《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93.“說‘象刑’”,《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4.“‘五辭’辨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5.“‘有教無類’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6.“‘束脩’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7.“古往今來說‘無訟’”,《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8.“刑訊的產(chǎn)生、原因及其禁絕”,《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99.“云夢秦簡對法史研究的價值”,《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0.“中國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縱橫”,《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1.“中國法律傳統(tǒng)與歐洲法治精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2.“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法觀念的啟蒙”,《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3.“‘歷史決定論’的是與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4.“儒家法律傳統(tǒng)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5.“中國法史研究要注意五個相結(jié)合”,《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6.“時代呼喚活的法律”,《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7.“中國民事審判制度的改革”,《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8.“法官認證方式實務(wù)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09.“自省自礪 努力提高兩個素質(zhì)”,《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10.“倡導三種精神 提高隊伍素質(zhì)”,《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11.“學歷、能力及其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12.“開創(chuàng)首都法制建設(shè)一盤棋的新格局”,《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113.“商法的制定與國際規(guī)約”《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日文論文〕
114.“中國の法文化”,《比較法學》,25卷1號,1992年。
115.“中國法律文化の總體精神と宏觀樣式”,《法政研究》60卷,1993。
116.“中國の傳統(tǒng)的法文化の社會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
117.“法の淵源を?qū)い亭?rdquo;,《法政理論》29卷3號,1997年。
118.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119.尋找最初的禮—對禮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律科學》,2010年
120.尋找最初的“律”—對古“律”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雜志》,2010年
121.秦“改法為律”原因考查,《法學家》,2011年
122.尋找最初的“夷”東夷風俗與遠古的法,《中外法學》,2013年
123.中國傳統(tǒng)法學實踐風格的理論詮釋—兼及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孕育,《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
124.尋找最初的“仁”對先秦“仁”觀念形成過程的文化考察,《中外法學》,2014年
125.“仁”的變遷:孔子法律思想的歷史邏輯,《法律科學》,2015年
126.尋找禮的源頭——以古文字為視野,《人大法律評論》,2016年;
127.論法家的名稱、緣起和師承,《法學雜志》,2016年;
128.法家的師承:出乎儒而返乎儒,《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
129.法家“法治”思想再考察,《甘肅社會科學》,2017年;
130.中國的法治發(fā)展: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
131.“春秋決獄”新論——一種法文化的視角,《人大法律評論》,2018年;
132.尋找中國的判例法,《北京日報》,2019年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會長,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中國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等
掃碼關(guān)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wù)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