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5-05-04 相關(guān)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1、基本資料、教育背景、工作經(jīng)歷、社會職務、獎勵、榮譽稱號
高旭東(1960年6月—)生于山東省青島膠州市,1985年山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yè)并留校任教。1988、1992年先后被破格評為副教授、教授,1998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2010年5月調(diào)入中國人民大學,F(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長江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馬工程”比較文學概論首席專家,教育部第一批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主要高校和學會兼職: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梁實秋研究學會會長等。在發(fā)表的228篇論文與出版的15部專著中,有8部(篇)論著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其中獲二等獎以上的有3種。
2、講授過的主要課程
1、中西文化與文學專題比較
2、比較文學與現(xiàn)代中國文學
3、文學的跨學科研究
4、跨文化視野中的中西經(jīng)典導讀
3、主要研究方向
1、比較文學的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
2、比較文學與現(xiàn)代文學
4、承擔項目與研究課題
完成國家、教育部、北京市項目共7項,現(xiàn)在作為首席專家承擔“馬工程”比較文學概論項目,本課題是作為教育部重大攻關(guān)項目立項的,此外還承擔“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比較研究”的長江學者基金項目以及北京市規(guī)劃項目“中國夢與中國精神研究”。
5、主要研究成果
1、專著
1)、《生命之樹與知識之樹:中西文化專題比較》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孔子精神與基督精神》(排名第一的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文化偉人與文化沖突:魯迅在中西文化撞擊的漩渦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4)、《魯迅與英國文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審美教育新論》(與曾繁仁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6)、《五四文學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7)、《走向二十一世紀的魯迅》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
8)、《比較文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9)、《中西文學與哲學宗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梁實秋:在古典與浪漫之間》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11)、《跨文化的文學對話:中西比較文學與詩學新論》中華書局2006
12)、《高旭東講魯迅》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3)、《中西比較文化講稿》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
14)、《魯迅傳》(與葛濤合著)人民出版社2013
15)、《跨文化視野中的魯迅》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2、主要論文
1.《該隱》與《狂人日記》蘇州大學學報1985年第2期
2.魯迅對中西文化發(fā)展模式的比較文史哲1986年第6期
3.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三個邏輯層次當代文藝思潮1986年第6期
4.論中西比較文學批評家1986年第5期
5.略論中國文化及其現(xiàn)代命運東岳論叢1986年第6期
6.論魯迅的中西文化比較觀魯迅研究1989年第14輯
7.關(guān)于建立文學文化學批評的設想文學評論家1989年第3期
8.試論拜倫對魯迅的影響中國比較文學1989年第2期
9.失范后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北方論叢1989年第2期
10.魯迅、尼采與孔子、耶穌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4期
11.胡適與中國的比較文學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6期
12.魯迅與新文化運動新論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第1期
13.魯迅的藝術(shù)選擇與文化選擇山東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14.魯迅與雪萊外國文學評論1993年第3期
15.論魯迅“惡”的文學觀及其淵源齊魯學刊1993年第4期
16.不知死焉知生與不知生焉知死百科知識1994年第7期
17.世紀末話“主義”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18.走向世界文學的橋梁文學評論2000年第1期
19.現(xiàn)代文學史編撰的前景與方法文學評論2000年第4期
20.參與跨文化的文學對話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2期
21.論文學研究會理論倡導與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文學創(chuàng)作的矛盾
22.一個溫情的反異化神話外國文學2000年第5期
23.對“文革”文學的文化反思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24.后殖民語境中的東方文學選擇文史哲2000年第6期
25.胡風、路翎與魯迅傳統(tǒng)的正脈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2期
26.論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學傳統(tǒng)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27.對20世紀文學全盤西化的反思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
28.現(xiàn)代中國文學攝取外來文中國現(xiàn)代文學(韓國)第23號
學的深層語法2002年12月
29.論梁實秋對文學批評學科的建構(gòu)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
30.論梁實秋對中西文化的溝通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
31.重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價值外國文學2004年第6期
32.論《雅舍小品》的審美風格及其江漢論壇2005年第1期
在中國大陸的接受
33.論梁實秋的文學跨學科研究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2期
34.魯迅傳統(tǒng)的形成及其當代命運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第4期
35.中國文體意識的中和特征湘潭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36.新世紀的思想學術(shù)建構(gòu)與生態(tài)批評理論學刊2009年第6期
37.阿Q畫圓圈與中西文化的發(fā)展模式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10期
38.論現(xiàn)代中國文學中的清華傳統(tǒng)文藝研究2011年第1期39.現(xiàn)代中國文學西化追求的階段性及中國比較文學2011年第1期
經(jīng)驗教訓
40.伯林批評理論的矛盾及文化身份的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
根源
41.論錢鐘書詩可以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復旦學報2011年第4期
42.論悲劇精神在現(xiàn)代文體轉(zhuǎn)型中的錯位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43.近代、現(xiàn)代與當代文學的歷史分期須文藝研究2012年第8期
重新劃定
44.世界文學的跨文化反思與學科重估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4期
3、教材
主編《比較文學實用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掃碼關(guān)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