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5-06-25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人類學,趙旭東,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一、基本情況
1.基本信息:
性別:男 民族:漢
工作地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類學研究所
(北京海淀中關村大街59號科研樓A座206室)
郵編:100872
電話:86-10-82502544(O)
E-MAIL::zhaoxudong@ruc.edu.cn
出生日期:02/19/1965
2.教育背景:
1995.9—1998.7法學博士學位;社會學專業(yè),專業(yè)方向:城鄉(xiāng)社會學;博士論文題目:《鄉(xiāng)土社會的權威多元與糾紛解決》;論文指導教授:費孝通教授;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大學。
1989.9—1992.7理學碩士學位:心理學專業(yè),專業(yè)方向:西方心理學史;碩士論文題目:《對心理學上的兩種闡釋模式(行為模式與認知模式)的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論文指導教授:陳澤川教授;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3.工作經(jīng)歷
1998年7月,法學博士;專業(yè)方向:城鄉(xiāng)社會學;博士論文題目:《鄉(xiāng)土社會的權威多元與糾紛解決》;論文指導教授:費孝通;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大學
1998.7-2002.11,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2002.11-2003.4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人類學系“王寬誠獎學金”,訪問學者
2003.4-2003.4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馮·沃倫霍芬研究所(VanVollenhovenInstituteofLaw,GovernmentandDevelopment)訪問學者
2003.5-2005.5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2005.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
2006.9-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
2007.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zhí)行主編
2008.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2011.9-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4.所獲獎項
1994年10月《河北省城市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一文被評為河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第四屆年會優(yōu)秀論文。趙旭東為課題組負責人。
1997年獲得一九九七年世川良一優(yōu)秀青年獎學基金獎(北京大學)。
2007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本科生本科生“百篇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設計)”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6月)指導論題目:“從張莊‘翻身’看一個華北鄉(xiāng)村的社會生活變遷”
2008年2月被中國柳林縣委和柳林縣人民政府聘為“文化顧問”。
2010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本科生本科生“百篇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設計)”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6月)指導論題目:“親迎的“三區(qū)論”——費孝通有關親迎婚俗研究的再分析”
2010年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5.學術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2011-)
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2011-)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2007-2011)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zhí)行主編,常務副主編(2007年1月—)
中國社會學會理事(2008年7月—)
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2008年7月—)
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2007年1月—)
中國柳林縣委和柳林縣人民政府“文化顧問”(2008年2月)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2008年1月—)
《民族學刊》編委會委員(2010年3月—)
江蘇吳江費孝通研究會理事(2009年—)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9年3月18日—2012年3月18日)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2010年)
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2010年11月—)
二、研究方向
趙旭東教授最近的主題包括:(1)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集中譯介一些西方的古典和近現(xiàn)代的人類學理論與方法。(2)近代中國法律制度建設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及其與西方現(xiàn)代性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研究的視角集中在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法律運做及其與地方性習俗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3)1980年代以后中國民間宗教的復興及其與國家現(xiàn)代性發(fā)展歷程之間的關系。我的一個核心觀點是認為,今天鄉(xiāng)村社會的民間宗教,更樂于以國家話語為理由來重建自己的合法性。(4)與此相關聯(lián)的一個課題是有關社會記憶的研究,特別是當今的華北社會如何記憶三四十年代在華的日本人和他們的所作所為,由此來重新審視一個歷史事件是如何通過時間而不斷地進行重新構造的。(5)集中在最近興起的文化研究和后殖民主義的理論探討。(6)有關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特別關注西方的東方學如何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中得到重構。我的一個核心看法是認為,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所有提法都可能只是西方對東方想像的本土復制。(7)中國社會與文化轉型研究。關注于當下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由此而影響的中國文化的特異性的轉變。
三、年度教授課程
2008年
(1)時間:2月—5月;課程名稱:《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主講人:趙旭東;課時:32課時;教材:趙旭東,2008,《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角與回顧》,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主樓612;授課時間:每周三晚六點到十點;授課對象:2007級社會學、發(fā)展學研究生以及進修生;選課人數(shù):14人。
2009年
(1)時間:2月—5月;課程名稱:《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主講人:趙旭東;課時:32課時;教材:趙旭東,2008,《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角與回顧》,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主樓612;授課時間:每周三晚六點到十點;授課對象:2007級社會學、發(fā)展學研究生以及進修生;選課人數(shù):14人。
(2)時間:5月—7月,《田野研究與民族志方法》,2007級社會學專業(yè)本科生,選課人數(shù)29人。
(3)時間:2月—7月,《當代社會學理論前沿》,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09級博士生,選課人數(shù)15日。
2010年
(1)時間:3月—5月;課程名稱:《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主講人:趙旭東;課時:32課時;教材:趙旭東,2008,《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角與回顧》,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主樓612;授課時間:每周三晚六點到十點;授課對象:2007級社會學、發(fā)展學研究生以及進修生;選課人數(shù):10人。
(2)時間:9月—11月;課程名稱:《中國社會轉型研究專題》;主講人:趙旭東;課時:36課時;教材:《政治社會學:文化、權力與政治文選》,邀請專家來校講座,與社會學系“鄉(xiāng)土社會研究講座”合并邀請;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新教2305,后轉到東區(qū)民主樓202;授課對象:2010級社會學專業(yè)及其他專業(yè)研究生;選課人數(shù):18人。
(3)時間:10月—12月;課程名稱:《社會學理論》;主講人:趙旭東;課時:36課時;教材:趙旭東,2005,《社會理論選讀》,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區(qū)新教312;授課對象:2010級社會學、發(fā)展學研究生以及進修生;選課人數(shù):20人。
(4)時間:10月—12月;課程名稱:《社會學概論》;主講人:趙旭東;課時:48課時;教材:謝弗,2006,《社會學與生活》(第九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東區(qū)一教314、319;授課對象:101社會本科生即部分研究生;選課人數(shù):35人。
(5)時間:9月—12月;課程名稱:《中國社會研究專題》;主持人:趙旭東;課時:32課時;教材:無教材,各位主講人依據(jù)自己的研究講授,本人主講第二講;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東區(qū)二教317教室;授課對象:071社會本科生;選課人數(shù):28人。
2011年
(1)時間:9月—12月;課程名稱:《人類學前沿》;主講人:趙旭東;課時:48課時;教材:;地點: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樓A座206;授課時間:每周三晚六點到九點;授課對象:2011級人類學專業(yè)博士生;選課人數(shù):1人。
(2)時間:9月—12月;課程名稱:《當代社會學理論前沿》,教材:趙旭東,2005,《社會理論選讀》,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選課對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11級博士生,選課人數(shù)5人。
(3)時間:9月—12月;課程名稱:《法律文化研究》,教材:趙旭東,2005,《政治社會學——文化、權力與政治文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社會學系;選課對象: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2011級法律史專業(yè)碩士生,選課人數(shù)5人。
(4)時間:10月—12月;課程名稱:《社會學概論》;主講人:趙旭東;課時:48課時;教材:謝弗,2006,《社會學與生活》(第九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趙旭東編著,2011,《社會學之門——一種觀察和理解社會與個人生活的新視角》地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東區(qū)一教314、319;授課對象:111社會本科生即部分研究生;選課人數(shù):30人。
四、主要著述
(一)個人專著
(1)趙旭東,2003,《權力與公正——鄉(xiāng)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權威多元》,天津:天津出版社。
(2)趙旭東,2003,《反思本土文化建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趙旭東,2008,《否定的邏輯——反思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4)趙旭東,2009,《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趙旭東,2011,《法律與文化——法律人類學研究與中國經(jīng)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趙旭東,2011,《本土異域間——人類學研究中的自我、文化與他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代表性論文
(1)趙旭東,2001,“習俗、權威與糾紛解決的場域——河北一村落的法律人類學考察”《社會學研究》,第2期,第74—84頁。(CSSCI,核心期刊)
(2趙旭東,2001,“超越本土化——反思中國本土文化建構”,《社會學研究》,第6期,56—72頁。(CSSCI,核心期刊)
(3)趙旭東,2003,“從質疑秩序到質疑文化”,《民俗研究》,第3期,第5—24頁。(CSSCI核心期刊)
(4)趙旭東,2005,“秩序、過程與文化——西方法律人類學的發(fā)展及其問題”,《環(huán)球法律評論》,第27卷,第5期,第557—570頁。(CSSCI,核心期刊)
(5)趙旭東,2006,“‘報應’的宇宙觀——明清以來訴訟解釋模式的再解釋”,載:蘇力主編,2006,《法律和社會科學》,第127—158頁,北京:法律出版社。
(6)趙旭東,2006,“中心的消解:一個華北鄉(xiāng)村廟會中的平權與等級”,《社會科學》,第6期,第31—42頁。(CSSCI)
(7)趙旭東,2006,“從文化差異到文化自覺”,《民俗研究》,第1期,第5—39頁。(CSSCI)
(8)趙旭東,2007,“在文化對立與文化自覺之間”,《探索與爭鳴》,第3期,第16—19頁(2007年3月15日出版)
(9)Xudong Zhao, Huiling Guo, and Yiting Li, 2007, “‘Food Risk’ and Politics of the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ood System Development and Food Culture: Globalization of Food Culture Based on Local Traditions Leads Agriculture Toward a New Emerging Initative. 117-123, (Jeonju City, Korea, 31 October 2007, Korea FAO Association, GAPI)
(10)Xudong Zhao and Duran Bell, 2005, “Miaohui, the Temples Meeting Festival in North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XXI (3), 457-479.
(11)趙旭東,2008,“百年和平、資本主義與國家干預”,《開放時代》,第1期,第141—152頁。(核心期刊,CSSCI)
(12)趙旭東,2008,“費孝通對于中國農(nóng)民生活的認識與文化自覺”,《社會科學》,第4期,第54—60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13)趙旭東,2008,“鄉(xiāng)村成為問題與成為問題的中國鄉(xiāng)村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第110—117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14)趙旭東,2008,“否定的邏輯——華北村落廟會中平權與等級的社會認知基礎”,《開放時代》,第4期,第126—146頁。(核心期刊,CSSCI)
(15)趙旭東,2009,“文化實踐、圖式與‘關系建構’——以河北白洋淀地區(qū)兩村落的個案分析為例”,《開放時代》,第3期,第116—133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16)趙旭東,2009,“龍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鄉(xiāng)村建構——以華北一村落廟會為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第18—24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17)趙旭東、辛允星、牛靜巖、羅濤、盛燕,2009,“社區(qū)重建中的社會文化因素:社區(qū)的社會—人—文化模型/CPS模型在農(nóng)村社區(qū)災后恢復重建中的應用”,載:王文忠、王世卿主編,2009,《災后社區(qū)心理援助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第119—131頁。(2009年4月出版)
(18)趙旭東、羅濤,2010,“以文字書寫典范與以文化融合多元之間的互動與生成——以羌語發(fā)展與羌族認同的社會史為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第79—84頁。(CSSCI)(5月15日出版)
(19)趙旭東、齊釗,2010,“費孝通的‘三區(qū)論’與王銘銘的‘三圈說’的比照分析”,《開放時代》,第7期,第126-139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20)趙旭東,2010,“超越社會學既有傳統(tǒng)——對費孝通晚年社會學方法論思考的再思考”,《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第138-150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
(21)趙旭東、王莎莎,2011,“權力精英結構的飲食表達——基于清代‘滿漢全席’發(fā)明的微觀政治學分析”,《民俗研究》,第1期,第256—267頁。(核心期刊,CSSCI)
(22)趙旭東,2011,“族群互動中的法律多元與糾紛解決”,《社會科學》,第4期,第70—77頁。(核心期刊,CSSCI)
(23)趙旭東,2011,“閉合性與開放性的循環(huán)發(fā)展——一種理解鄉(xiāng)土中國及其轉變的理論解釋框架”,《開放時代》,第12期,第99—112頁。(CSSCI,中文核心期刊,為第一篇以中國人民大學名義發(fā)表的論文)
(三)主編著作
(1)李小云、趙旭東和葉敬忠主編,2008,《鄉(xiāng)村文化與新農(nóng)村建設》,320—336,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李小云、趙旭東主編,2008,《災后社會評估:框架·方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趙旭東主編,2010,《費孝通與鄉(xiāng)土社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黃承偉、趙旭東等著,2010,《汶川地震災后貧困村重建與本土文化保護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著)
(四)譯著
(1)吉登斯,1998,《現(xiàn)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方文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埃文思—普里查德,2002,《努爾人》,北京:華夏出版社。(與褚建芳、閻書昌合譯,第三譯者)
(3)吉登斯,2003,《社會學》(第四版),趙旭東、齊心、王兵、馬戎、閻書昌等合譯,第一譯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布爾迪厄,2005,《言語意味著什么——語言交換的經(jīng)濟》,褚思真、劉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趙旭東校對,未署名,譯者后記中加以說明)
(5)理查德·謝弗(Richard T.Schaefer),2006,《社會學與生活》(插圖第9版),馬戎、楊文山審閱,劉鶴群、房智慧譯,趙旭東譯校,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6)王斯福,2008,《帝國的隱喻——中國民間宗教》,趙旭東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7)理查德·謝弗(Richard T.Schaefer),2008,《社會學與生活》(插圖修訂第9版)(第二版),馬戎、楊文山審閱,劉鶴群、房智慧譯,趙旭東譯校,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8)王斯福,2009,《帝國的隱喻——中國民間宗教》,趙旭東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再版)
(9)楊美惠,2009,《禮物、關系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系與主體性建構》,趙旭東、孫珉合譯,張躍宏譯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0)費孝通,2009,《中國士紳》,趙旭東、秦志杰合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1)謝弗,2011,《社會學與生活》(精要插圖第11版),趙旭東東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2)費孝通,2011,《中國士紳——城鄉(xiāng)關系論集》(China’s Gentry—Essays in Rural-Urban Relations),趙旭東、秦志杰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漢對照版)
(13)格萊德希爾,2011,《權力及其偽裝——關于政治的人類學視角》,趙旭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五、近期課題
(1)中國鄉(xiāng)村社會重建過程中的風險與契機,教育部基礎科研費交叉學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upported by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Fund]項目編號是:2009JC08;校內課題編號:。帳號15059601項目經(jīng)費:20萬元。
(2)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中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糾紛解決機制及社會秩序的建構方式研究”。項目經(jīng)費:20萬元。項目編號NCET-09-0742,
(3)中國相對貧困與社會穩(wěn)定研究,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委托課題,校內編號:201007211210067;賬號:112121080003;項目經(jīng)費:19萬元。
(4)20世紀30年代社會學的“中國學派”研究,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編號:10BSH001;項目經(jīng)費:12萬元。
(5)課題名稱:“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化解機制與農(nóng)村穩(wěn)定問題研究”,校內編號:201005811210311;項目編號:L201008;任務來源:農(nóng)業(yè)部軟科學研究項目,經(jīng)費:3萬;結題時間2010年10月31日
(6)課題名稱:“深化政府對口扶貧工作效果評估與政策規(guī)劃”賬號:112129021011經(jīng)費到校金額11.43萬。
(7)“新型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批準號:201125,校內課題編號:201105811210188。任務來源:2011年度農(nóng)業(yè)部軟科學研究,帳號:112121041018,項目經(jīng)費:4萬元。
(8)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中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糾紛解決機制及社會秩序的建構方式研究”。項目經(jīng)費:20萬元。項目編號NCET-09-0742,賬號:1121-18033103(2011年5月?lián)芨叮?/font>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