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非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標準試題,僅供參考]
一、A型題:1-8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中醫(yī)學整體觀念的內(nèi)涵是
A形神合一的統(tǒng)一觀 B自然界是統(tǒng)一的整體
C以五臟為中心的統(tǒng)一觀 D人體為整體,并與自然界統(tǒng)一
2“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說明的陰陽關系是
A陰陽對立 B陰陽互根 C陰陽平衡 D陰陽制約
3下列選項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角、徵、宮、商、羽 B呼、歌、笑、哭、呻
C筋、肉、脈、骨、皮毛 D青、黃、赤、白、黑
4“肺為水之上源”指的是
A肺氣宣發(fā),布散津液 B肺氣肅降,有利大腸吸收津液
C輔助心君,轉(zhuǎn)輸氣血津液 D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
5.脾主升清主要是指
A脾之陽氣主升 B脾以升為健 C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D運化水液,轉(zhuǎn)輸周身
6人體骨骼的發(fā)育主要信賴于
A肝藏血以養(yǎng)骨 B腎藏精生髓以養(yǎng)骨
C脾運化精微以養(yǎng)骨 D心主血脈,推動氣血以養(yǎng)骨
7膽汁的生成源于
A肝之余氣 B肺之宗氣 C心之營氣 D脾胃之精氣
8氣機升降之樞是指
A肺主呼氣,腎主納氣 B心火下降,腎水上升
C肝主左升,肺主右降 D脾氣主升,胃氣主降
9水谷精氣與清氣相結(jié)合,關系到
A宗氣的生成 B衛(wèi)氣的生成 C營氣的生成 D元氣的生成
10足陽明胃經(jīng)與它經(jīng)相交的部位是
A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陰脾經(jīng) B在目內(nèi)眥交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
C在食指端交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 D在足小趾端交于足少陰腎經(jīng)
11十二經(jīng)脈的別絡分出的部位是
A頭面部 B胸背部 C肘膝以上 D肘膝以下
12“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說明了哪兩者的關系?
A氣與血 B津液與血 C氣與津液 D津液與汗
13“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指的是
A陽病治陰 B陰病治陽 C陰中求陽 D陽中求陰
14《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調(diào)整陰陽的具體應用,“其高者”的治法是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汗而發(fā)之 D散而瀉之
15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驗舌專書是
A《傷寒金鏡錄》 B《傷寒觀舌心法》 C《舌胎統(tǒng)志》 D《辨舌指南》
1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精虧神衰所致失神表現(xiàn)的是
A面色無華 B肌肉瘦削 C神昏譫語 D呼吸氣微
17舌質(zhì)淡白,苔淡黃而滑潤者多見于
A陰虛之人感受濕熱 B陽虛之人感受濕熱
C血虛之人感受濕熱 D氣虛之人感受濕熱
18熱擾神明者出現(xiàn)嘔吐的特點是
A嘔聲微弱,吐勢較徐緩 B嘔聲壯厲,吐勢較猛
C嘔吐呈噴射狀 D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19痰濕困脾所致嗜睡的特點是
A精神疲憊,似睡非睡 B飯后嗜睡,神疲倦怠
C昏睡伴有鼾聲、痰鳴 D困倦嗜睡,頭腦昏沉
20尿后為余瀝不盡多由于
A腎氣不固 B腎陽虛弱 C瘀阻膀胱 D膀胱濕熱
21婦人左關尺脈,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多提示
A月經(jīng)失調(diào) B受孕 C胎死腹中 D月經(jīng)將至
2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結(jié)脈主病的是
A寒痰血瘀 B癥瘕積聚 C宿食停滯 D陰盛氣結(jié)
23醫(yī)生切脈時,應該用
A指尖 B指目 C指腹 D整個手指
24身熱,初按皮膚熱盛,久按之反不覺熱者,多屬
A熱在衛(wèi)分 B熱在氣分 C熱在營分 D熱在血分
25患者頭暈乏力,過勞則甚,面色少華,證屬
A痰濕內(nèi)困 B氣虛 C血虛 D腎精不足
26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干腫痛,大便溏瀉,小便清長,證屬
A上寒下熱 B真寒假熱 C表熱里寒 D真熱假寒
27下列選項中,與亡陽證形成無關的是
A陽氣虛衰基礎上的惡化 B陰寒極盛而暴傷陽氣
C大汗大瀉大失血而致陽隨陰脫 D氣機阻滯而血行不暢
28嬰幼兒前囟閉合的時間應是
A 3-5個月 B 6-8個月 C 9-11個月 D 12-18個月
29按照藥性理論,治療癭瘤、瘰疬的藥物大多具有
A辛味 B苦味 C咸味 D甘味
30下列選項中,不宜配伍使用的藥物是
A草烏與天花粉 B川烏與地龍 C附子與桂枝 D肉桂與硫黃
31具有明目作用,可用治夜盲及眼目昏澀的藥物是
A佩蘭 B蒼術 C厚樸 D砂仁
32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的藥物是
A吳茱萸 B干姜 C附子 D小茴香
33治療產(chǎn)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宜選用
A萊菔子 B雞內(nèi)金 C神曲 D山楂
34蟲積兼脾虛便溏者忌服的藥物是
A檳榔 B使君子 C南瓜子 D雷丸
35下列藥物中,既能活血,又能行氣,且止痛作用強的藥物是
A郁金 B姜黃 C莪術 D延胡索
36具有祛風痰,止痙,解毒散結(jié)功效的藥物是
A半夏 B白芥子 C禹白附 D旋覆花
37石決明、珍珠母功效的共同點是
A平肝潛陽,息風止痙 B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C息風止痙,清肝明目 D息風止痙,解毒散結(jié)
38治療痰濁、血瘀或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jié)M悶冷痛,宜選用
A全蝎 B蜈蚣 C石菖蒲 D蘇合香
39下列補氣藥中,屬于清補之品的是
A黃芪 B白術 C太子參 D黨參
40烏梅具有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縮尿 C澀腸止瀉 D收澀止帶
41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nèi)服能清化熱痰,止血止瀉的藥物是
A蛇床子 B白礬 C硫黃 D硼砂
42桂枝的性味歸經(jīng)是
A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 B性味辛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
C性味辛溫,歸肺胃肝經(jīng) D性味甘苦溫,歸心肝腎經(jīng)
43“七方”之說源于
A《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B《內(nèi)經(jīng)》 C《傷寒論》 D《圣濟經(jīng)》
44湯劑的優(yōu)點是
A藥效持久 B藥效發(fā)揮迅速 C服用量小 D節(jié)省藥材
45黃龍湯的組成藥物中含有
A枳殼 B玄參 C當歸 D橘皮
46獨活寄生湯的組成中不含有的藥物是
A杜仲、牛膝、細辛 B秦艽、防風、川芎 C人參、甘草、茯苓 D白術、荊芥、桂枝
47加味逍遙散的組成是逍遙散加
A丹皮、赤芍 B丹參、赤芍 C丹皮、梔子 D丹參、梔子
48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有黃連、知母的是
A青蒿鱉甲湯 B清暑益氣湯 C連樸飲 D玉女煎
49至寶丹較安宮牛黃丸更為突出的功用是
A化濁開竅 B鎮(zhèn)痙息風 C清熱解毒 D行氣止痛
50木香檳榔丸較枳實導滯丸更強的功用是
A瀉熱逐邪 B導滯化濕 C行氣除滿 D行氣攻下
51遣藥配伍“散中寓收”的方劑是
A止嗽散 B九味羌活湯 C小青龍湯 D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52桃核承氣湯中配伍桂枝的用意是
A溫經(jīng)散寒 B散寒通脈 C助陽化氣 D通行血脈
53半夏厚樸湯的組成除半夏、厚樸外,還含有的藥物是
A蘇子、茯苓、生姜 B茯苓、生姜、蘇葉 C枳殼、茯苓、蘇葉 D干姜、茯苓、蘇葉
54大黃牡丹湯中配伍大黃的主要目的是
A瀉熱降火解毒 B瀉熱涼血止血 C瀉熱蕩實通便 D瀉除濕熱瘀結(jié)
55遣藥配伍中體現(xiàn)“通因通用”之法的方劑是
A涼膈散 B白頭翁湯 C芍藥湯 D葛根黃芩黃連湯
56黃土湯中配伍黃芩的主要用意是
A制約溫燥 B清熱燥濕 C瀉火堅陰 D清腸止血
57小便澀滯,淋瀝不暢,尿有余瀝,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脈虛細無力。其治療宜選
A石葦散 B補中益氣湯 C沉香散 D膏淋湯
58治療水腫脾陽虛衰證,應首選
A五苓散 B理中丸 C實脾飲 D春澤湯
59潤湯丸適宜于治療
A氣虛秘 B陰虛秘 C冷秘 D血虛秘
60治療胃痛痰濕中阻證,應首選
A清中湯 B二陳湯 C平胃散 D瀉心湯合連樸飲
61嘔吐的基本病機是
A肝氣犯胃,升降失調(diào) B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C脾胃虧虛,運化失常 D飲食不節(jié),食滯不化
62治療噎膈痰氣交阻證,應首選
A通幽湯 B啟膈散 C旋覆代赭湯 D補氣運脾湯
63治療眩暈瘀血阻竅證,應首選
A血府逐瘀湯 B通竅活血湯 C癲狂夢醒湯 D桃紅四物湯
64治療喘證痰熱郁肺證,應首選
A麻杏石甘湯 B三子養(yǎng)親湯 C定喘湯 D桑白皮湯
65肺癰初期,風熱侵犯肺衛(wèi),其治法是
A養(yǎng)陰益氣 B排膿解毒 C化瘀消癰 D清肺散邪
66肺脹痰熱郁肺證的治法是
A化痰降氣,健脾益肺 B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C滌痰,開竅,息風 D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67治療懸飲邪犯胸肺證,應首選
A椒目瓜蔞湯 B己椒藶黃丸 C柴枳半夏湯 D大青龍湯
68治療盜汗陰虛火旺證,應首選
A六味地黃丸 B當歸六黃丸 C知柏地黃丸 D無比山藥丸
69治療感冒暑濕傷表證,應首選
A荊防敗毒散 B銀翹散 C新加香薷飲 D參蘇飲
70首先提出將咳嗽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的醫(yī)家是
A巢元方 B張介賓 C虞摶 D喻昌
71壯熱汗出,項背強急,手足攣急,腹?jié)M便結(jié),口渴喜冷飲,舌質(zhì)紅,苔黃燥,脈弦數(shù)。治宜選用
A白虎湯合增液承氣湯 B當歸六黃湯合葛根湯
C白虎湯合大承氣湯 D羚角鉤藤湯合葛根湯
72手少陰心經(jīng)的終止穴是
A少商 B少府 C少澤 D少沖
73僅作為取穴定位標志的腧穴是
A乳中 B神闕 C膻中 D攢竹
74天樞穴的定位是
A臍旁0.5寸 B臍旁1寸 C臍旁2寸 D臍旁4寸
75針刺右側(cè)風市、日月、飛揚、足臨泣穴,應選取的體位是
A左側(cè)臥位 B右側(cè)臥位 C俯臥位 D仰臥位
76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主要體現(xiàn)的是
A十四經(jīng)穴主治的基本規(guī)律 B腧穴的特殊作用 C腧穴的近治作用 D腧穴的遠治作用
77針灸治療面癱初期,面部腧穴宜采用的刺法是
A淺刺、輕刺激 B深刺、重刺激 C深刺加電針 D淺刺加頭針
78《難經(jīng).六十八難》關于“五輸穴”主治的論述中,“經(jīng)”所主的是
A體重節(jié)痛 B喘咳寒熱 C逆氣而泄 D腹痛而泄
79針灸治療落枕,循經(jīng)遠部取穴首選
A足三里 B陰陵泉 C后溪 D合谷
80針灸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宜首選的腧穴是
A肝、脾經(jīng)穴 B肝、膽經(jīng)穴 C脾、腎經(jīng)穴 D脾、胃經(jīng)穴
二、B型題:81-1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兩道小題的備選項,請從中選擇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個選項可以被選擇一次或兩次。
A受盛之官 B決瀆之官 C州都之官 D相傅之官
81三焦為
82肺為
A髓海 B陰脈之海 C氣海 D十二經(jīng)脈之海
83沖脈為
84膻中為
A炎上 B干澀 C升散 D善行
85風邪的性質(zhì)是
86火邪的性質(zhì)是
A真虛假實 B真實假虛 C虛中夾實 D實中夾虛
87兩脅脹痛,偶有刺痛,腹脹食少,疲乏,舌有紫斑,脈弦者,證屬
88咳嗽十余年,下肢浮腫,尿少色黃,胸悶心悸,痰稀色白,呼吸困難,氣怯聲低,動則喘甚,舌苔滑膩,脈虛數(shù)者,證屬
A風痰阻絡 B胃火熾盛 C胃氣虛弱 D胃陰不足
89口僻可見于
90口臭可見于
A飲停胸脅 B飲停于肺 C水飲凌心 D痰濕阻肺
91胸脅脹痛,咳唾,轉(zhuǎn)側(cè)則痛劇,證屬
92眩暈心悸,口不渴,小便不利,證屬
A相須 B相使 C相殺 D相惡
93黃連配木香屬于藥物七情中的
94綠豆配巴豆屬于藥物七情中的
A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B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C清熱解毒,利咽開音 D清熱解毒,消癰排膿
95大青葉、青黛功效的共同點是
96魚腥草、敗醬草功效的共同點是
A女貞子 B枸杞子 C龜甲 D鱉甲
97治療腎虛骨痿,囟門不合,宜首選
98治療陰血虧虛,驚悸健忘,宜首選
A回陽救急湯 B大建中湯 C當歸四逆湯 D理中丸
99治療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證,宜首選
100治療中陽虛衰,陰寒內(nèi)盛證,宜首選
A載藥上行 B祛痰利咽 C開上通下 D宣肺利氣
101清瘟敗毒飲中配伍桔梗意在
102天王補心丹中配伍桔梗意在
A半夏、白前 B桔梗、枳殼 C半夏、前胡 D桔梗、甘草
103杏蘇散與蘇子降氣湯中均含有的藥物是
104杏蘇散與止嗽散中均含有的藥物是
A益氣健脾,化濕止瀉 B散寒化濕 C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D消食導滯
105泄瀉腎陽虛衰證的治法是
106泄瀉食滯腸胃證的治法是
A通腑泄熱,化痰祛瘀 B息風清火,豁痰開竅
C化痰通絡,涼營開竅 D平肝息風,化痰通絡
107中風中經(jīng)絡的治法是
108中風中臟腑陽閉的治法是
A天麻鉤藤飲 B四逆散 C通竅活血湯 D半夏白術天麻湯
109治療頭痛肝陽上亢證,應首選
110治療眩暈肝陽上亢證,應首選
A滋其腎 B養(yǎng)其胃 C補其肺 D清其胃
111《醫(yī)學心悟》提出,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以
112《醫(yī)學心悟》提出,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以
A骨度分寸定位法 B體表標志定位法 C簡便取穴法 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13條口穴取穴宜用
114陽陵泉取穴宜用
A臟病 B外經(jīng)病 C腑病 D絡脈病
115俞穴偏于治療
116募穴偏于治療
A間接灸 B直接灸 C艾卷灸 D天灸
117白芥子灸年屬于
118雷火針灸屬于
A先深后淺,重插輕提 B先淺后深,重插輕提
C先淺后深,輕提重插 D先深后淺,輕插重提
119提插補瀉中補法操作是
120提插補瀉中瀉法操作是
三、X型題:121-180小題,每小題2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選出所有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21“水曰潤下”比類腎的功能,指的是
A藏精 B主納氣 C主水液 D主生殖
122影響大腸傳導功能變化的因素是
A肺的肅降 B胃的降濁 C腎的氣化 D小腸的泌別清濁
123氣對尿液、汗液的調(diào)控作用是
A溫煦作用 B氣化作用 C推動作用 D固攝作用
124起于胞中的經(jīng)脈是
A任脈 B沖脈 C帶脈 D督脈
125寒邪的致病特點為
A易傷陽氣 B易凝滯氣血 C易致筋脈攣急 D易致腠理不密
126《 靈樞.經(jīng)脈》記載,經(jīng)氣“有余于胃”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消谷善饑 B腫首頭重 C溺色黃 D足不能行
127心血瘀阻的原因主要是
A陽氣不足,血脈寒滯 B痰濁凝聚,血脈不暢
C心肝火旺,灼傷心陰 D勞倦感寒或情志刺激
128肺氣失調(diào)的病機主要為
A肺失宣發(fā) B肺失肅降 C肺氣虛損 D肺失濡潤
129肝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
A水火既濟 B精血同源 C藏泄協(xié)調(diào) D陰陽制約平衡
130脾氣虛損的病機是
A運化無權(quán),納谷呆滯 B升降失調(diào),清濁不分
C升舉無力,中氣下陷 D統(tǒng)攝無力,血溢脈外
131絳舌所主的病證是
A熱入營分證 B熱入血分證 C陰虛火旺證 D肝郁氣滯證
132水痘的特點是
A呈橢圓形 B大小不等 C晶瑩明亮 D皮薄易破
133婦女帶下異常的病機是
A寒濕下注 B濕熱下注 C痰飲內(nèi)阻 D濕熱夾毒下注
134渴不多飲可見于
A痰飲內(nèi)停 B濕熱證 C熱入營分證 D血瘀證
135口苦可見于
A肝郁氣滯證 B脾胃濕熱證 C肝膽濕熱證 D肝火上炎證
136以脈位表淺為主要特征的真臟脈是
A釜沸脈 B彈石脈 C魚翔脈 D蝦游脈
137熱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外感陽熱之邪 B五志過極 C飲食積滯 D過食辛辣
138氣分證的臟腑病位是
A大腸 B胸膈 C肺 D膽
139下列關于肺腎陰虛證和肝火犯肺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均可見大量咳血 B均見舌紅脈數(shù)之象 C均見咳嗽 D均可見煩熱口苦
140腎虛水泛證的表現(xiàn)可見
A咳喘,心悸,肢腫 B失眠,健忘,癡呆 C舌淡胖,苔白滑 D腰膝痠冷,氣短
141治療少陰頭痛,宜選用的藥物是
A羌活 B白芷 C細辛 D獨活
142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是
A石葦 B五靈脂 C馬勃 D貫眾
143具有溫中行氣功效的藥物是
A草果 B草豆蔻 C肉豆蔻 D白豆蔻
144五加皮,桑寄生功效的共同點是
A補益肝腎 B強筋健骨 C養(yǎng)血安胎 D利尿消腫
145具有通經(jīng)下乳功效的藥物是
A木通 B通草 C穿山甲 D王不留行
146既治肝風內(nèi)動,又治肝陽上亢的藥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鉤藤 D地龍
147性溫,具有祛痰開竅作用的藥物是
A遠志 B郁金 C天南星 D皂莢
148主歸心、肝經(jīng)的藥物是
A開竅藥 B活血藥 C安神藥 D補血藥
149下列關于藥物用法用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芫花入湯劑,3-10克 B龍膽草入湯劑,3-6克
C芒硝沖服,10-15克 D代赭石入湯劑,5-10克
150 茜草的功效是
A涼血止血 B化瘀止血 C活血通經(jīng) D理氣止痛
151 “消法”的理論依據(jù)是
A甚者從之 B結(jié)者散之 C逸者行之 D堅者削之
152生化湯中具有活血作用的藥物是
A當歸 B炮姜 C川芎 D桃仁
153羚角鉤藤湯中茯神木的作用是
A寧心 B平肝 C舒郁 D開竅
154犀黃丸與小金丹二方中相同的藥物是
A乳香 B沒藥 C地龍 D麝香
155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熟地黃的是
A大秦艽湯 B地黃飲子 C阿膠雞子黃湯 D大定風珠
156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附子的是
A實脾散 B溫經(jīng)湯 C烏梅丸 D補陽還五湯
157體現(xiàn)辛開苦降配伍方法的方劑是
A半夏瀉心湯 B枳實消痞丸 C小陷胸湯 D連樸飲
158下列選項中,牡蠣散可以治療的病證是
A自汗 B盜汗 C黃汗 D絕汗
159下列關于防風通圣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組成藥物中含有知母 B具疏風解表,瀉熱通便之功
C解表、清熱、攻下三法并用 D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
160十棗湯中配伍大棗的目的是
A制約藥物峻烈 B緩和藥物毒性 C健脾益氣補虛 D益氣培土護胃
161治療勞傷心脾之遺精可選的方劑是
A三才封髓丹 B妙香散 C天王補心丹 D補中益氣湯
162治療消渴下消的方劑是
A黃芪湯 B六味地黃丸 C金匱腎氣丸 D鹿茸丸
163治療飲食傷胃之胃痛可選的方劑是
A枳實導滯丸 B清中湯 C保和丸 D藿香正氣散
164咯血的常見證候是
A燥熱傷肺 B胃火熾盛 C肝火犯肺 D陰虛肺熱
165癭病的常見病因是
A水土失宜 B情志內(nèi)傷 C勞欲久病 D體質(zhì)因素
166郁證的主要病機是
A肝失疏泄 B脾失健運 C心失所養(yǎng) D肺氣郁滯
167鼓脹的病因是
A酒食不節(jié) B情志刺激 C外感六淫 D黃疸久治不愈
168真心痛的常見發(fā)病因素是
A氣滯 B寒凝 C痰阻 D血瘀
169不寐多夢,甚則徹夜不眠,急躁易怒,伴頭暈頭脹,目赤耳鳴,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治療宜選
A溫膽湯 B龍膽瀉肝湯 C柴胡疏肝散 D當歸龍薈丸
170腰部隱隱作痛,痠軟無力,纏綿不愈,心煩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治療宜選
A左歸丸 B知柏地黃丸 C獨活寄生湯 D大補陰丸
171積證的特征是
A結(jié)塊有形可征 B痛有定處 C結(jié)塊聚散無常 D多為臟病
172耳鳴、耳聾的常見證候是
A風熱上擾 B清氣不升 C腎精虧虛 D痰火郁結(jié)
173下列腧穴中,屬于原穴的是
A太溪 B陽池 C太淵 D丘墟
174下列腧穴中,屬于足陽明胃經(jīng)的是
A下關 B地機 C梁丘 D梁門
175下列情況中,不宜立即進行針刺的是
A過度疲勞 B精神緊張 C突然昏厥 D過度饑餓
176下列選項中,屬于針刺單式補瀉手法的是
A燒山火 B徐疾補瀉 C提插補瀉 D迎隨補瀉
177下列選項中,屬于艾灸的是
A瘢痕灸 B燈火灸 C溫灸器灸 D隔鹽灸
178感冒后出現(xiàn)腹瀉,治療取太淵、偏歷穴,其配穴法是
A表里經(jīng)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子母補瀉配穴法 D主客原絡配穴法
179實熱證的治療原則是
A虛則補之 B菀陳則除之 C熱則疾之 D實則瀉之
180針刺治療外感少陽經(jīng)頭痛,宜選的腧穴是
A太陽、風池 B太沖、太溪 C率谷、足臨泣 D天柱、后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quán)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