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材料工程與應用化學系主要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領域內的基礎性和前沿性研究,培養(yǎng)材料與化學領域新型高素質專業(yè)人才。具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生的培養(yǎng)體系和優(yōu)勢明顯的學科研究方向,在應用化學專業(yè)招收本科學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應用化學和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2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下設材料工程、聚合物復合材料、材料化學和應用化學四個教研室。
材料工程與應用化學系具有一流的教學科研保障條件,現(xiàn)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實驗室等2個系列教學實驗室,建有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材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光電功能材料、含能材料等科研實驗室。
科研方面以高性能復合材料和應用化學為特色,材料研究體系覆蓋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材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應用化學領域主要研究新型高能量密度物質的分子設計、合成及其應用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
耐高溫金屬熱結構與工藝
以航天需求為背景,研究耐高溫金屬的制備技術、抗氧化技術與典型熱結構的成型技術,主要研究內容有:(1)耐熱金屬表面抗氧化燒蝕涂層技術;(2)耐熱金屬/陶瓷復合材料復合結構制備技術;(3)耐熱金屬與陶瓷基復合材料連接技術。
電子信息功能材料
以微波毫米波電子元器件的小型化、輕量化、高可靠性為需求背景,開展相關電子信息功能材料的成分設計、性能表征與制備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1)TCC基板材料研究;(2)基于TCC技術的微波介質材料研究;(3)高品質銀粉及導電漿料研究;(4)輕質高導熱封裝管殼材料研究;(5)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屬于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交叉方向,以裝備結構輕量化需求為背景,主要開展高性能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及其構件制備與工程化應用研究,以解決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用于主承力結構的關鍵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聚合物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技術;(2)聚合物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技術;(3)裝備結構復合材料修復技術;(4)聚合物復合材料工程化應用技術。自主研發(fā)出以軟模輔助RTM(樹脂傳遞模塑)為代表的大尺寸復雜形狀復合材料構件整體成型工藝;制備出復雜結構飛行器艙段、大尺寸儲運箱、列車機車整體頭罩、兆瓦級風機葉片、倍容量導線用復合材料線芯等制品,已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風力發(fā)電和電力輸送等領域;開發(fā)的復合材料現(xiàn)場快速修復技術已應用于飛機構件、橋梁涵隧的修復工程。
光電能源材料與器件
屬于材料工程、應用化學和航空航天技術的交叉方向。以航空航天和軍事應用為背景,逐步凝煉形成了先進電源技術、新型太陽能光伏/熱光伏技術和目標特征信號新型控制技術三大分支,主要開展結構能源一體化電源技術、高能量密度鋰電池技術、超高功率鋰離子電池技術、基于全固態(tài)薄膜鋰電池的微納電源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熱光伏技術、電致變色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為滿足國防科技與航空航天工業(yè)對高性能電能源、新型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的需求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含能材料與內絕熱材料
屬于航天技術、材料工程、應用化學和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的交叉方向。以航天和軍事應用為背景,以材料物理與化學、應用化學和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3個二級學科為依托,緊密聯(lián)系國防和航天裝備設計、研制和使用過程中的化學推進能源和耐燒蝕等關鍵問題開展工作。主要開展新型高能量密度物質分子設計、合成及應用、含能材料的安全性和貯存性作用機理及評估、特種化學推進用含能材料、高性能耐燒蝕材料、二次反應性材料等方面研究,為解決現(xiàn)代國防科技與航天工業(yè)領域中的相關材料和化學問題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建有“材料學”和“材料物理與化學”湖南省重點學科、“湖南省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較為系統(tǒng)、先進的物質合成和材料制備、加工成型、分析測試等儀器設備。
發(fā)展目標:建設國內一流的材料和化學多層次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突出科研特色,加強基礎研究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立物質及材料的設計-制備-應用的科研體系,加強為國防和國民經(jīng)濟服務的能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材料、化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基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