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兩會”每五年一屆,每年一次。2017年的“兩會”在3月3日與5日如期而至。2017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請全國人大代表審議。
報告歷時103分鐘,報告首先回顧了2016年的工作,提出了2017年的工作總體部署。作為2018屆的一名考研學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視角來解讀總理的工作報告呢?且聽趙老師給你細細道來。
【熱點追蹤】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chuàng)新,持續(xù)激發(fā)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既非常緊迫又艱巨復雜。要勇往直前,堅決闖過這個關口。
【老師解讀】
如果此點出現在35題的毛中特部分,我們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做出闡釋: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么?
1.供給與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
——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
2.供給側與需求側
——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fā)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yōu)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要求
(1)基礎:“結構性”十分重要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
(2)重點: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3)根本: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4)主攻: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5)本質:深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二、如何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含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有明確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還有具體的任務。要堅定地干、大膽地干、扎實地干、精確地干、決不回頭地干。不是實行需求緊縮,供給和需求兩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當前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不是實行需求緊縮,供給和需求兩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當前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計劃經濟”,而是為了更好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明確政府的權力邊界。
三、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是從生產端入手,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yè)優(yōu)化重組,降低企業(yè)成本,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三是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四是發(fā)展實體經濟。五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
【備考建議】
縱觀近近五年年的考題,毛中特部分一般喜歡考察社會熱點問題,如2017屆大題目考察精準扶貧,單選題的第6題也考到了政府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當今社會熱點對于考生來說,是復習重點之所在,除了必要的理解記憶背誦之外,我們還要做到知識體系的梳理,發(fā)散性思考,學會知識點遷移,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理解,以便在考場上應用自如。今年呢,經濟是熱點,而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按照規(guī)律來講,經濟領域該出大題目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當其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