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MSSc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 (MGE)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及經濟環(huán)境中,人才競爭及通才的需求不斷上升,跨學科學習成為高等教育及中學教育的最新趨勢。過去數十載,香港中文大學不但提供高素質的教學與研究,培育不少社會領袖,其歷史悠久的通識教育更貫徹實踐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集學術、潛能發(fā)展和個人成長于一身,為教育工作者及有志與時并進、增強個人才能的各界人士而設。
課程保留與香港新高中通識課程銜接的單元,協(xié)助教育工作者對通識學科作出全面透徹的理解。與此同時,課程加入不少嶄新元素,包括(一)新世代之才能、(二)人類與自然及(三)個人與社會三大范疇。
通過認識本土及國際的挑戰(zhàn)與機遇,加以個人潛能的發(fā)掘,課程旨在拓展學員視野、培育批判思考及加強適應社會轉變的能力。
課程講師的學術背景涵蓋人文、教育、醫(yī)學、科學及社會科學,課程亦邀請不同的專業(yè)人士擔任演講嘉賓,加強學員對社會發(fā)展的認識。
課程主要設計為一年的全日制及兩年的兼讀制,然而課程亦具備一定的彈性,讓最長的全日制可達三年而兼讀制則是達四年。
學生須于最長修業(yè)期限內完成課程,并符合畢業(yè)要求。
修讀方式
|
常規(guī)修業(yè)期
|
最長修業(yè)期
|
全日制
|
一年
|
三年
|
兼讀制
|
兩年
|
四年
|
•對通識教育有興趣及有志拓展個人才能及事業(yè)的各界人士
•現職或有志從事與香港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教育工作者
本課程主要授課語言為英文和粵語;學生必須認識該科語言方可修讀該課程
本課程包括二十二個選修科目* 。全部科目將分為三個不同重心范疇:(1) 新世代之才能、(2) 人類與大自然、及 (3) 個人與社會。
范疇一: 新世代之才能
編號
|
科目
|
教學語言
|
GNED 5001
|
知識論與批判性思考
|
英語
|
GNED 5102
|
人際溝通
|
粵語及英語
|
GNED 5801
|
演講學
|
英語
|
GNED 5802
|
創(chuàng)意之路(ROAD): 強勁、出眾及不凡
|
英語
|
GNED 5803
|
新媒體與社會
|
英語
|
GNED 5804
|
社會研究方法
|
粵語
|
GNED 5805
|
藝術與社會
|
英語
|
GNED 5806
|
多元文化: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聯系
|
英語
|
范疇二: 人類與自然
編號
|
科目
|
教學語言
|
GNED 5501
|
公共衛(wèi)生學基礎
|
粵語
|
GNED 5502
|
公共衛(wèi)生與科技
|
粵語及英語
|
GNED 5601
|
能源與科技
|
英語
|
GNED 5602
|
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
粵語
|
GNED 5703
|
探索宇宙的真貌
|
粵語
|
范疇三:個人與社會
編號
|
科目
|
教學語言
|
GNED 5101
|
個人成長與生命歷程
|
粵語及英語
|
GNED 5201
|
一國兩制與政治參與
|
粵語
|
GNED 5202
|
香港經濟、社會及文化之轉變
|
粵語
|
GNED 5301
|
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
|
粵語
|
GNED 5302
|
中國社會
|
粵語
|
GNED 5401
|
理解全球化
|
英語
|
GNED 5701
|
從新聞了解世界
|
粵語
|
GNED 5901
|
談生論死 – 認識死亡、活得自在
|
粵語
|
GNED 5902
|
人生哲學
|
英語
|
* 課程并不確保每年會開辦全部廿二科科目
GNED 5001知識論與批判性思考
本科以古老及近代對知識的理解來探討「什么是知識」、「怎樣令意念變得真實」和「如何證實意念」等問題。哲理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技巧亦是課程闡述重點。學員將學習將不同的概念和理論應用于生活之中。
GNED 5101個人成長及生命歷程
本課程旨在提供對生命歷程發(fā)展的概述。本課程將就生理、認知和心理社會等三方面,探討從嬰兒至老年時期的心智發(fā)展。學生將學習主要的心理學理論和影響人類生命發(fā)展的主要心理社會因素。
GNED 5102人際溝通
本課程涵概人際溝通的理論和實踐。本課程將就人際關係和工作場所兩個主要領域,探討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模式。在各領域中,學生將接觸關于影響人際溝通的因素(如性別,文化,社會地位等)的研究,以及學習審視自己和他人的溝通方法。
GNED 5201一國兩制與政治參與
本科介紹基本法下的憲制及政治架構如何影響香港的政治參與,包括「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香港的法治及政治實況,以及香港人的身份政治問題。
GNED 5202 香港經濟、社會及文化之轉變
本科檢視近年香港的經濟、社會及文化轉變,并討論這些轉變對港人生活質素的影響。至于不同階級對社會轉變的回應,以及兩性處境及平等機會等課題,也是討論之重點。
GNED 5301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
本科介紹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意識型態(tài)、政治及經濟組織,為學員提供不同的分析角度,了解中國政經制度之關鍵面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后毛澤東時代的體制改革及未來的挑戰(zhàn)。
GNED 5302中國社會
本科介紹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國社會,并集中于一九七八后的社會轉變。本科將探討中國社會制度的組成、社會轉變的不同面向及后毛澤東時代的改革對社會的影響,并以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為主題貫穿各個議題。
GNED 5401 理解全球化
本課為介紹全球化相關概念、理論、過程和辯論的高級課程,以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關注及思考全球議題的習慣。課程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全球化在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科技及人口方面的基本情況,一方面更將全球化現象及其影響放入人類歷史大的時空范疇內進行解釋。課程強調以批判反思地方式對全球政經與治理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還強調學生應更充分了解非西方國家和民族如何及為何這樣應對全球化挑戰(zhàn)。
GNED 5501公共衛(wèi)生學基礎
本科旨在提供公共衛(wèi)生的基本知識,探討有關公共衛(wèi)生學之基礎概念、范疇及相關議題。此課程題材廣泛,反映公共衛(wèi)生的多元學科性質、多元因素的影響及與日常生活的直接關係。
GNED 5502公共衛(wèi)生與科技
本科介紹科學和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公眾健康中科技的應用。科技的應用范圍在預防疾病、診斷和治療及制定政策。這課程也會討論科技的進展和醫(yī)學研究、發(fā)展及其相關的道德問題,同時亦會探討其對制定和實施公共衛(wèi)生政策的社會衝擊。
GNED 5601能源與科技
本課程教授科學與科技和開發(fā)能源的相互關係,并探討人類發(fā)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及能源的成本效益。開發(fā)能源對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先進科技的推動及可持續(xù)能源發(fā)展策略亦是探討范圍。
GNED 5602 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員將會學習當前的環(huán)境議題,并探討生命與環(huán)境的關係。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環(huán)境發(fā)展的重要目標,本科將重點討論現時香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不同持份者在其中的角色和責任。
GNED 5701 從新聞了解世界
本科旨在介紹如何透過分析新聞媒體了解世界及學習通識。學員將學習掌握時事脈搏,并透過宏觀及微觀角度了解當今時局及大趨勢。
GNED 5703 探索宇宙的真貌
我們所處,只是宇宙中一個微小的據點;我們看到,也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視野。然而在這些限制之下,科學家居然能夠解釋許多看來奇詭、不可思議的現象、找出它們互相的關係、建立一套相當完整的理論、更推論出整個宇宙的過去與將來!本科以一系列關于天文學理論的辯論為骨干,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家如何探究宇宙奧秘,并討論自然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間之互動。本科以概念描述為主,學生無須理科背景。
GNED 5801 演講學
本科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公開演講的傳播過程及理論,分辨好與壞的演講,提升撰寫演詞和公開演講的技巧。本科共分四部份:理論、觀察、分析和實踐。
GNED 5802 創(chuàng)意之路(ROAD): 強勁、出眾及不凡
本科帶領學員去突破現狀,建立奮發(fā)向前的精神、開通天賦的洞察力,勇于創(chuàng)意、征服焦慮,用正確及創(chuàng)意的態(tài)度面對未來。
GNED 5803 新媒體與社會
本課程闡述新媒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透過了解其關系,學員會進一步掌握新媒體于日常生活上之應用,如資料搜尋和娛樂。
GNED 5804 社會研究方法
本課程介紹社會研究之各種方法,包括定量及定性分析之各種方法。課程亦會討論一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之法則、程序及注意事項,以及撰寫研究論文及報告需注意的規(guī)格及事項等。
GNED 5805 藝術與社會
本科以一個跨學科的角度分析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它以不同概念來探討有關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當中包括美學、社會學和藝術歷史的概念。在這些概念的引導下,再探討藝術與社會之間的問題和藝術如何影響社會。課堂上將以個案研究來分析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GNED 5806 多元文化: 廿一世紀的全球聯系
本科將提升學生于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溝通知識與技巧,課程集中闡述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建立人際關係時需注意之態(tài)度和能力。
GNED 5901 談死論生 – 認識死亡、活得自在
本課程建于死亡與生命并非對立的原則上;相反,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本課程旨在讓學生認識死亡,從而讓他們有能力開展更充實及覺醒的生活。課程引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簡單介紹不同社會如何處理生命與死亡,以及這方面的歷史變化。課程亦介紹協(xié)助瀕死者、哀傷處理和為死亡作準備等方面的最新理論及實踐。此外,亦會探究有關「安樂死」和自殺的種種爭論。
GNED 5902 人生哲學
本科會以一個特別的方法來學習哲學。哲學幫助我們了解基本思維和生活中深層信念,透過學習學生可以不同的視野去思考現在我們所居住的社會。課堂上將以影片和不同讀物來闡明與生活相關的哲理。
學員必須符合以下資格方能畢業(yè):
•學生須修畢八科,而總平均成績不低于2.0并每科取得C-或以上成績;及
•通過資訊科技能力測試。
入學資格詳情請參閱[研究院概覽2012-13]或瀏覽研究院網頁(http://www2.cuhk.edu.hk/gss)。
1.申請人須:
•持有認可大學之學士學位,而其榮譽等級通常須為乙級或以上;或
•于認可大學之榮譽學位課程畢業(yè),且本科課程考獲之平均成績通常須達乙級或以上;或
•于專上學院完成一項課程,并考獲一相等於榮譽學士學位之專業(yè)資格。
2.申請人亦須取得符合研究院規(guī)定之英語能力資格,詳情可參閱研究院之網頁(http://www2.cuhk.edu.hk/gss)。
申請人可透過研究院網頁(http://www.cuhk.edu.hk/gss)遞交網上申請表格,然后郵寄所需申請文件至: 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一樓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除了網上申請,申請人也可以選擇親身到研究院索取表格: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教研樓一座地下G01室研究院
所需申請文件包括:
一、填妥之申請表格(于網上遞交申請表格的申請人毋須提交)
二、報名費收據(于網上申請并以信用卡繳款的申請人毋須提交)
三、申請人現正肄業(yè)或已畢業(yè)之大學發(fā)出之學業(yè)成績單[注一及二]
四、畢業(yè)證書副本
五、符合研究院「英語能力規(guī)定」的學歷/資格之證明文件(如CET,TOEFL)
六、兩位咨詢人的機密推薦書各一 [注三]
七、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八、一篇申明修讀目的之文章(1-2頁)
注一:如申請人持有由海外大學頒發(fā)的學位而其修讀形式是以遙距學習,或該學位是於短時期內完成者,中大研究院或會要求申請人提供由香港學術評審局發(fā)出的學歷評核報告。
注二:學業(yè)成績單必須由肄業(yè)大學直接寄往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高級學位課程學生則可提交學業(yè)成績單副本。
注三:機密推薦書必須由諮詢人直接寄往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整個課程(八科)為港幣90,000元。
另外申請時亦要繳交港幣180元之報名費(不設退款)。
同學須自行安排校外住宿事宜。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信和樓一樓社會科學院
通識教育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電話:3943 1005 / 3943 6236
傳真:2603 6774
網址:http://www.cuhk.edu.hk/ssc/ge/
電郵:mssge@cuhk.edu.hk
本課程信息如有改動,以課程 (http://www.cuhk.edu.hk/ssc/ge/ ) 及研究院網頁最新公布為準(http://www.cuhk.edu.hk/gss)。
1.中大社會科學院開辦的通識課程,跟教育學院開辦的「通識教育科課程發(fā)展與教學文學碩士課程」有什么分別?
社會科學院的課程側重通識科的內容及知識。教育學院的文學碩士課程側重教學法及課程設計。例如教育學院提供的單元「課程領導:課程設計、實踐及評估」及「通識教育科與學校環(huán)境」并不包括在社會科學院的課程內。
2.課程以哪種語言授課?教材以哪種語言為主?
課程以英語及粵語授課,視乎每科導師而定。教材以英文為主。如有需要,專有名詞將附有中文翻譯。
3.學員完成此課程后能否任教通識課?此課程是否獲香港政府承認任教通識科的專業(yè)資格?
香港政府并無明確訂定任教通識科的專業(yè)資格。本課程將為學員提供任教通識科所需的知識。
4.于其他院校修讀的相關課程能否申請學科或學分豁免?
大學有學科/學分豁免規(guī)則,申請將按個別情況考慮。本課程宗旨在擴闊學員的知識基礎,故此一般豁免學科/學分的申請將不獲考慮。
5.學費分多少期繳交?
學員需于第一期學期開始前繳交港幣二萬二千五百元五作為第一期學費。之后學費將以學生修讀科目數目計算,每一科之學費為港幣一萬一千二百五十元正。
6.大學有否為學員提供學費資助或減免?
大學并沒有為本課程的學員提供任何財政資助。
1.如何申請及索取申請表格?
可透過研究院網頁遞交網上申請表格(http://www.cuhk.edu.hk/gss)或郵遞/親身到研究院索取有關資料:
新界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教研樓一座地下G01室研究院
2.甚麼是符合研究院「英語能力規(guī)定」的學歷/資格?
•在下列任何一項考試中取得英語科及格成績: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高級補充程度)
香港高等程度會考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資格考試,或
•持有由香港或其他英語國家之大學頒發(fā)之學位,或
•提交下列任何一項公開試之成績單
TOEFL
GMAT (Verbal)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大學英語考試(CET)
IELTS,或
•持有由香港或其他英語國家認可機構頒發(fā)之專業(yè)資格。
詳情請參看研究院網頁:http://www2.cuhk.edu.hk/gss/entry.php
3.除申請表外,須遞交哪些文件?
所需申請文件包括:
一、填妥之申請表格(于網上遞交申請表格的申請人毋須提交)
二、報名費收據(于網上申請并以信用卡繳款的申請人毋須提交)
三、申請人現正肄業(yè)或已畢業(yè)之大學發(fā)出之學業(yè)成績單[注一及二]
四、畢業(yè)證書副本
五、符合研究院「英語能力規(guī)定」的學歷/資格之證明文件(如CET,TOEFL)
六、兩位咨詢人的機密推薦書各一 [注三]
七、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八、一篇申明修讀目的之文章(1-2頁)
文件可郵寄至:
香港新界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信和樓一樓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
注一:如申請人持有由海外大學頒發(fā)的學位而其修讀形式是以遙距學習,或該學位是於短時期內完成者,中大研究院或會要求申請人提供由香港學術評審局發(fā)出的學歷評核報告。
注二:學業(yè)成績單必須由肄業(yè)大學直接寄往社會科學院通識教育學部。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高級學位課程學生則可提交學業(yè)成績單副本。
注三:機密推薦書必須由諮詢人直接寄往社會科學院通識教育學部。
4. 何時公布收生結果?是否每位申請人都會收到郵件、電郵或電話通知?
申請人可在研究院網站查看申請結果。成功取錄者會在收生程序后收到書面通知。整個收生程序會經過多次遴選,過程可能需時數月(一般由四月到六月)。
1.學員是否可于一年內完成此課程?
如學員選擇以全日制修業(yè)模式,可于一年內修畢八科畢業(yè)。如兼讀制學員于暑期修讀密集式課程,亦可于一年內畢業(yè)。
2.此課程將如何評核學員? 學員是否要參加考試及完成畢業(yè)論文?
評核方法按個別科目性質由任教老師決定。在一般情況下,學員需于每學期末參加考試。此課程沒有畢業(yè)論文要求。
3.學員于每星期上多少節(jié)課?
上課節(jié)數視乎學員選修科目數量而定。在第一、二學期(即九月至四月),每科每星期平均上一節(jié)課。大學規(guī)定學員于第一、二學期毎學期最少選修一科。
4.上課地點會否在中大校園?
課堂將安排于中大校園。
1. 大學會為申請人提供住宿嗎?
由于大學宿舍資源緊張,所有本地和非本地學員必須自行安排校外住宿事宜。
A. 申請全日制課程
1. 當收到入學通知書后,接著該怎樣?
當收到入學通知書時,會同時收到一份辦理入學程序的流程圖。請細心參閱此圖,以了解整個入學程序的要求。簡言之,當收到入學通知書后,申請人必須在兩個星期內向學部郵遞相關證明文件以作申請學生簽證之用,并在指定日期前回復研究院,確認將會入讀本課程。大學有關部門會將申請人的證明文件直接送交香港入境事務處。學生簽證申請一經批核,研究院會直接郵寄簽證標簽給申請人。整個程序通常需時兩個月,建議申請人在收到入學通知書后,盡早遞交相關證明文件。
2.若我是一名目前正在就讀香港其中一所大學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并將會在本學年畢業(yè),是否需要重新申請學生簽證?
申請人需要重新申請學生簽證。
B. 申請兼讀制課程
1. 我目前持有工作簽證在香港工作,我是否需要額外申請學生簽證以報讀兼讀制課程?
不需要。申請人收到入學通知書后,請盡早向研究院出示有關的工作簽證,同時亦請留意工作簽證的有效日期,以確保整個在學時期皆持有有效的工作簽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