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在經歷各種猜測之后,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近日終于塵埃落定。137所大學入圍榜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分為AB兩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瞿振元說,這標志著我國“雙一流”建設進入正式施工階段,也標志著加快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進入了新階段。
“基于國情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
“雙一流”建設自2015年拉開序幕。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0月,國務院正式印發(fā)公布。
其中提到,多年來,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同時,重點建設也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實施方式。
《總體方案》中還強調,統(tǒng)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xiàn)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隨后,在2016年2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對遴選條件、遴選程序、支持方式等做出具體規(guī)定。
根據《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分三步走: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人民日報評論稱,這是第一次以政府名義正式提出我國大學、學科要在一定時間內進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偉目標。
瞿振元認為,“雙一流”建設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和國家責任。抓好“雙一流”建設,是基于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方法和戰(zhàn)略抉擇。
“不是推倒重來,而是繼承創(chuàng)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211工程”“985工程”先后被提出并實施,成為高校的“風向標”。截至2011年,共有112所高校進入“211工程”,39所高校進入“985工程”。
在此次公布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名單中,原“985工程”的39所高校全部入圍,另有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3所“211工程”高校新晉加入。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名單中,其余的“211工程”高校全部納入。
“雙一流”建設與“211工程”“985工程”到底是什么關系?是否是取代還是升級?一直以來議論不斷。
直到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明確表示,“雙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個全新的計劃,在“985”“211”基礎上,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yè)在新歷史潮流下推向前進。
21日名單公布后,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說,“雙一流”建設實施推進不搞全體發(fā)動、推倒重來,而是繼承創(chuàng)新,即充分考慮“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基礎,繼承好已有建設成效,同時創(chuàng)新建設管理模式。
第二屆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認為,原“985”工程大學都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議名單,原“211”工程大學都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這一結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已經取得的建設成效,這也是開展“雙一流”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海峰說,“雙一流”建設是中國特色的產物,“211工程”、“985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和繼承基礎。“它是新時期中國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政府行為,代表著國家意志,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要創(chuàng)新,也要繼承,這樣才能穩(wěn)中求進,平穩(wěn)過渡。”
瞿振元表示,“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要繼承,但也要克服事實上存在著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不夠”“身份固化”等不足。在“雙一流”建設的宏觀管理上,還要進一步探索如何體現(xiàn)動態(tài)管理、實現(xiàn)“換擋提速”。
“動態(tài)調整 有進有出 不搞終身制”
“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tài)調整。”在今年年初的《實施辦法》中,“雙一流”建設的總體基調被確定下來。
長期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事實上存在的封閉固化、重復建設等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名單公布之后,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特別強調,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杜玉波表示,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采取競爭優(yōu)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tài)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
根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中的介紹,建設過程中,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并減小支持力度。對于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
據了解,“雙一流”建設不僅在過程中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實行動態(tài)管理,而且在每一輪建設期末,進行評價,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
可以說,入圍的高校并不是帶上了“鐵帽子”,建設不好隨時有被摘掉帽子的風險。人民日報在時評中指出,讓已經列入名單的高校居安思危,讓未能入選的高?吹椒较蚺c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池春水。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社會發(fā)展司任立楚同時提醒,“雙一流”建設的良好生態(tài)需要公平有序的競爭來保證。但也要看到,競爭必須公平有序、合理預期,要避免靠“排位置”“爭經費”“搶人才”搞“零和博弈”“惡性競爭”,這樣的競爭打亂秩序、破壞規(guī)則,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
“服務國家需求 扶優(yōu)扶需扶特扶新”
《實施辦法》中提出,堅持扶優(yōu)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兩類布局建設高校。
在此次“雙一流”名單的遴選認定中,“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布局”和“扶持特殊需求”成為兩大重要因素。一些對區(qū)域發(fā)展有帶動支撐作用、具有鮮明行業(yè)特色的高校因此登上了“雙一流”的首班車。
云南大學此次入圍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云南省教育廳廳長周榮表示,這是邊疆民族地區(qū)加快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機遇,將更加主動聚焦“一帶一路”五通建設和云南重點培育的8大產業(yè)。
位于中原腹地的鄭州大學同樣入選B類。此前鄭大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建設高校。身處一億人口大省、第一農業(yè)大省、第五經濟大省,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說:“中原崛起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與一流人才,特別需要一流大學支撐。”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全國有六所中醫(yī)藥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在接收采訪時表示,中醫(yī)藥高等教育雖然歷經60多年的探索與發(fā)展,但還是一個弱勢的學科,學科發(fā)展受到政策、經費以及評價指標體系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進入“雙一流”,將對吸引優(yōu)秀生源、匯聚一流師資產生積極的作用,也會為深化和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
杜玉波指出,建設“雙一流”重在質量和特色,絕不是規(guī)模和數量上的比對。一流大學未必都是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精而專、有特色的學校同樣可以辦成一流大學。爭創(chuàng)一流,并不是爭創(chuàng)“全能冠軍”。如果一味搞“大而全”“小而全”,而無學科特色亮點,爭取一流建設也會失去優(yōu)勢。
據了解,在建設方面,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通盤考慮學校整體目標和建設學科目標,統(tǒng)籌安排部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把建設學科擺在建設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時也對學校學科整體建設作出長期規(guī)劃安排。
根據教育部之前發(fā)布的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我國高校在校生規(guī)模達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各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學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85%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數量占據2/3以上。
“目前內地共有24所高校進入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500強,30所高校進入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500強,700余個學科點進入ESI前1%,60余個學科點進入前1‰。”,任立楚列出一組數據,“建設“雙一流”、實現(xiàn)“雙一流”,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更有條件去實現(xiàn)。”
杜玉波提醒,不能將“雙一流”建設簡單認為是“發(fā)帽子”“報稿子”“分銀子”,而要實實在在有所作為,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用建設實績說話,為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爭出一席之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