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今后,在高?萍荚u價及教師評聘、收入分配中,科技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過分依賴論文、項目專利等指標的情況或將得到改變。教育部官網發(fā)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對高校、教師的科研評價,將實施分類評價,不搞一刀切。
新政
>>現(xiàn)狀
高校科技評價短視輕質
《意見》指出,高校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統(tǒng)一、量化為特征的科技評價機制,面對全面提高質量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問題日益顯現(xiàn)。
其中,重數輕質、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評價指標單一化、評價標準定量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結果功利化等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分類評價實施不到位,對科技成果轉化、科學普及等工作激勵不足;科技支撐教學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導向不夠;開放評價、長效評價機制不夠健全。
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高?萍脊ぷ鞯某掷m(xù)健康發(fā)展,改革任務十分緊迫。
>>改革
減少科研與利益過度掛鉤
《意見》提出,全面改革教育系統(tǒng)各類科技項目、人才項目和科技獎勵的評審辦法。提高科技獎勵質量,減少數量,適當延長報獎成果的應用年限。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對各類科技項目、人才項目和科技獎勵做相應改革。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改變考核評價中將科技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的做法。要改變在教師評聘、收入分配中過分依賴和不合理使用論文、專利、項目和經費數量等科技指標的做法,減少科技評價結果與利益分配過度關聯(lián)。
教育部要求,建立開放評價機制;A研究以同行評價為主,大力加強國際同行評價。加強開放、多元的國內外專家數據庫建設和共享。
>>評價
按不同對象實施分類評價
《意見》提出,實行分類評價,改變考核評價中將科技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的做法,針對科技活動人員、創(chuàng)新團隊、平臺基地、科研項目等不同對象,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不同工作的特點,分別建立涵蓋科研誠信和學風、創(chuàng)新質量與貢獻、科教結合支撐人才培養(yǎng)、科學傳播與普及、機制創(chuàng)新與開放共享等內容,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評價標準。
同時,建立長效評價機制,避免頻繁評價。科技活動人員的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于3年,對青年科技人員實施聘期評價,創(chuàng)新團隊和平臺基地的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于5年,根據績效情況可減少、減免評價。加強評價結果共享,避免重復評價。
>>專家點評
改革利于遏制科研腐敗
22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高?蒲性核嬖诤艽蟮膯栴},很多人已經利用科研作為一種腐敗的手段。教育部在此時對科研評價體系進行改革,有利于打破統(tǒng)一量化的評價機制,有利于科學研究。
儲朝暉說,高?蒲心壳白畲蟮膯栴}是科研評價由行政部門進行,很多行政部門并不懂科研,所以才會存在單一的量化論文數量,出現(xiàn)數論文的情況。一直以來,我國的評價機制是一年一評,這使得科研很自然地與領導政績掛鉤,與老師獎金掛鉤。特別是此次提出的團隊掛名問題,其實,很多論文、科研成果都是給領導掛名,這種“包工頭”式的科研方式弊病很多。他認為,此次教育部提出不同科研方向人員的評價重點是進步,但更多的應該建立獨立第三方的評價方式,解決“由誰來評”的問題。
儲朝暉認為,論文與科研經費掛鉤是現(xiàn)在高校的普遍現(xiàn)象,因此才有跑項目等情況出現(xiàn)。真正的專業(yè)評價機制建立起來,才會對這種現(xiàn)象有本質的解決。此外,延長評價周期起碼3年一評,他認為這項措施對功利心較強的年輕老師影響較大,對于安身立命做研究的老師則不存在負面影響。
分類評價
1、對主要從事創(chuàng)新性研究的科技活動人員實行代表性成果為重點的評價。
對基礎研究人員的評價以有利于潛心研究、長期積累,催生重大原創(chuàng)性成果為重點。對應用研究人員的評價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為重點。對軟科學研究人員的評價以服務決策需求,形成戰(zhàn)略研究報告,支撐思想庫智囊團建設為重點。
2、對主要從事技術轉移、科技服務和科學普及的科技活動人員實行經濟社會效益和實際貢獻為重點的評價。
鼓勵高校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完善職務聘任和崗位聘用機制,面向市場和產業(yè)需求,把科技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加強協(xié)同創(chuàng)新,強化企業(yè)在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科學普及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
3、對從事技術支撐和服務的科技活動人員實行以服務質量與實際效果為重點的評價。
鼓勵高校加強職務聘任和崗位聘用的引導,提高技術支撐人員服務技能,加強自主開發(fā)儀器設備。
4、對高校創(chuàng)新團隊實行以解決重大科技問題能力與合作機制為重點的整體性評價。
圍繞團隊自身建設、代表性成果、科教結合、機制文化等方面開展評價。要認可團隊科技成果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同時反對無實質貢獻的虛假掛名。
5、對高校創(chuàng)新平臺(機構、基地)實行以綜合績效和開放共享為重點的評價。
圍繞創(chuàng)新質量、服務貢獻、科教結合、人才隊伍、機制文化等方面開展評價。鼓勵創(chuàng)新平臺深化科教結合,注重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科學普及。鼓勵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蒲谢A設施依照規(guī)定應該開放的一律對社會開放。
國家科技經費使用弱化論文數量指標
22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上,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提出,要改革國家科技經費使用的績效評價體系,弱化發(fā)表學術論文數量、院士數量、科技成果獎數量等指標,突出發(fā)明專利授權、技術成果轉化率、促進產業(yè)技術進步等方面的考核。
張曉強表示,為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要改革國家對科技資源的管理體制機制,解決好多單位分蛋糕、搶課題等重復浪費的頑癥,解決好科研單位與高校存在的大批高端科研裝備不開放、不共享、低利用率的突出問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講,最迫切的不是增大科技投入,也不能就科技創(chuàng)新談科技創(chuàng)新,而是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張曉強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