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簡介
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陽人
2005年9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2006年6月被評定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2006年12月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9年4月任法學院副院長。
2001年8月-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并于2001年8月被評定為北京大學副教授;
1999年7月-2001年8月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
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習,獲民法學博士學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吉林大學法學院學習,獲民商法學碩士學位;
1989年9月-1993年7月在鄭州大學法學院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等。
二、教授課程
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
四、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主持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民法學方法論》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項目《民法規(guī)范論:類型及其配置》;
五、主要科研成果
1、《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合同法新論•分則》(與郭明瑞教授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論倡導性規(guī)范》,《清華法學》(創(chuàng)刊號)2007年第1卷第1期;
5、《論合同法上的任意性規(guī)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第5期;
6、《物權保護制度的立法選擇》,《中外法學》2006年第1期;
7、《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當代法學》2006年第1期;
8、《對中國民法學學術路向的初步思考》,《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第1期;
9、《動產善意取得制度一般規(guī)定立法化研究》,《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5期;
10、《民法典的規(guī)范配置》,《煙臺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1、《民法價值判斷問題的實體性論證規(guī)則》,《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12、《合同法的規(guī)范類型及其法律適用》,《合同法評論》2004年第1期;
13、《論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月旦民商法雜志》(第2卷),2003年12月;
14、《物權法的規(guī)范設計》,《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15、《論一物數賣》,《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16、《論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中外法學》2001年第3期;
17、《論買賣合同中債務履行不能風險的分配》,《中外法學》1999年第5期;
18、《所有權保留制度研究》,《民商法論叢》(第6卷);
19、《期待權初探》,《法律科學》1996年第4期;
20、《代為清償制度論綱》,《法學評論》1995年第2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